一 植物的水分代謝(1 / 3)

一、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與細胞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在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基礎上研究植物環境刺激的信號轉導、能量代謝和物質代謝。

水分代謝: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運輸、利用和散失的過程。

水勢:相同溫度下一個含水的係統中一偏摩爾體積的水與一偏摩爾體積純水之間的化學勢差稱為水勢。把純水的水勢定義為零,溶液的水勢值則是負值。

滲透勢:溶液中固溶質顆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勢降低的值。

壓力勢:植物細胞中由於靜水質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勢增加的值。

襯質勢: 由於襯質(表麵能吸附水分的物質,如纖維素、蛋白質、澱粉等)的存在而使體係水勢降低的數值。

根壓:由於植物根係生理活動而促使液流從根部上升的壓力。傷流和吐水現象是根壓存在的證據。

水孔蛋白: 存在在生物膜上的具有通透水分功能的內在蛋白。水通道蛋白亦稱水通道蛋白。

自由水:與細胞組分之間吸附力較弱,可以自由移動的水。

束縛水:與細胞組分緊密結合不能自由移動、不易蒸發散失的水。

蒸騰作用:水分通過植物體表麵(主要是葉片)以氣體狀態從體內散失到體外的現象。

蒸騰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內所積累幹物質量與蒸騰失水量之比,常用g·kg-l表示。

蒸騰係數:植物每製造1g幹物質所消耗水分的g數,它是蒸騰效率的倒數,又稱需水量。

蒸騰拉力:由於蒸騰作用產生的一係列水勢梯度使導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滲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擴散的現象。對於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從水勢高處通過半透膜向水勢低處擴散的現象。

吸脹作用: 親水膠體物質吸水膨脹的現象稱為吸脹作用。膠體物質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稱為吸脹。

蒸騰速率:又稱蒸騰強度,指植物在單位時間內,單位麵積通過蒸騰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g/dm2·h)

共質體:包括所有細胞的原生質,即所有細胞生活的部分.原生質體之間有胞間連絲將它們聯係在一起,整個根係中的共質體部分是連續的體係,它對水傳導的阻力很大.

質外體:指沒有原生質的部分,包括細胞壁、細胞間隙以及中柱內的木質導管.質外體對水分運輸的阻力很小.

暫時萎蔫 :植物在水分虧缺嚴重時,細胞失去膨壓,莖葉下垂的現象稱為萎蔫(wilting)。萎蔫植株如果當蒸騰速率降低後,可恢複正常,則這種萎蔫稱為暫時萎蔫。暫時萎蔫是由於蒸騰失水量一時大於根係吸水量而引起的。

永久萎蔫 :亦稱永久凋萎。 指由於土壤含水量的減少,植物的吸水幾乎停止,植物在很弱的蒸騰作用下失去水分,致呈現完全萎蔫狀態。

永久萎蔫係數:將葉片剛剛顯示萎蔫的植物,轉移至陰濕處仍不能恢複原狀,此時土壤中水分重量與土壤幹重的百分比叫做永久萎蔫係數。

內聚力學說:以水分具有較大的內聚力足以抵抗張力,保證由葉至根水柱不斷來解釋水分上升原因的學說。

質壁分離:植物細胞由於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質體和細胞壁分離的現象。

植物最大需水期:指植物生活周期中需水最多的時期。

水分臨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對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時期。一般而言,植物的水分臨界期多處於花粉母細胞四分體形成期,這個時期一旦缺水,就使性器官發育不正常。作物的水分臨界期可作為合理灌溉的一種依據。

水分利用效率 :指在田間,作物蒸騰消耗單位質量水所製造的幹物質量。

初幹 :蒸騰失水過多或水分供應不足時,細胞間隙及氣孔下腔不再為水蒸氣所飽和,氣孔即使張開蒸騰作用也受抑製。

膨壓 :當水進入植物細胞後,使細胞產生,向外施加在細胞壁上的壓力,稱為膨壓

需水量:亦稱蒸騰係數。是指植物每形成1克幹物質所需的蒸騰量而言。在實際工作中,是測定某種植物從發芽到收獲所給子的水的數量,最後再用總幹物質重量(克)除所得商來表示。

簡述氣孔運動的鉀離子吸收學說

在照光下,保衛細胞質膜上的H+- ATP酶做功,將H+從保衛細胞內排到細胞外,建立跨膜的質子電動勢,驅動保衛細胞外麵K+通過質膜上的內向K+通道進入保衛細胞,在K+進入保衛細胞的同時,還伴隨著負電荷Cl-進入,進一步降低了保衛細胞的水勢,促進吸水使氣孔張開。Cl-是通過Cl-- K+ 共轉運載體進入保衛細胞的。與K+交換的H+來自蘋果酸,在照光下,保衛細胞pH升高活化了澱粉磷酸化酶,導致澱粉水解成磷酸葡萄糖,葡萄糖經糖酵解途徑轉變成PEP,光下由PEP羧化酶催化PEP與CO2反應,形成草酰乙酸並轉變成蘋果酸,蘋果酸解離成酸根和2個H+,在H+/K+離子泵的驅動下,H+與K+進行交換,而蘋果酸根離子則進入保衛細胞的液泡內,和Cl- 共同與進來的K+ 保持電化學的平衡,同時也可降低保衛細胞的水勢。所以K+的進入和蘋果酸的形成共同造成保衛細胞水勢的下降,導致氣孔張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