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俊正式宣布退出娛樂圈,轉戰幕後,他接受了香.的獨家轉訪。
“嚴先生,請問你急流勇退,轉戰幕後,是不是已經厭倦了娛樂圈,厭倦了不台前……”
對於這位蘋果日報的美女記者,此刻已經身為王巨星的嚴俊微微一笑道:“其實談不上厭倦,隻不過現在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如果可能,我還是會偶爾在自己公司的片中客串一下,不過不會再出來扛大旗!”
幽靜的房間內,她怔怔的看了看那風華絕代的麵容問道:“現在人人都知道您是Hanyu集團的真正大老板,您能夠在如此年輕就擁有這麼大一個財團,相信大家也能理解您非常的忙碌。現下香港娛樂大部分的公司掌握在您的手中,VB也已經由您接手,請問您對現在的香港娛樂圈有什麼看法。”
“唔!香港娛樂圈麼,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是全球華人電影的集散地。香港電影一直是武俠片,警匪片等商業片一統下,眾多的文藝電影或藝術電影在邊緣苦苦掙紮。97年香港回歸之後,香港電影麵臨著一場關於身份認同的巨大危機。是繼續還是創新?香港的電影人開始了對於香港電影未來的思考和探索之路。回歸之後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從97年開始,香港電影的娛樂主導地位發生了很大的動搖,經曆了**十年代的黃金時代之後,香港電影似乎在世紀末出現了“中年危機”:創作疲軟,缺乏創意,整個電影工業出現衰落的頹勢,一係列的問題使得電影界陷入空前無後的低迷境地。
在這個時候,一群有責任心的電影人力挽狂瀾般地拍攝了《無間道》,其態度之決絕似乎這是關乎香港電影生死存亡的戰役。令人欣慰地是,以此為轉折點之後香港電影開始複蘇,電影拍攝的數量有增無減,很多電影在國外獲獎,而且香港與大陸合作的日漸頻繁與密切。從《英雄》《情顛大聖》《黃金甲》《姨媽地後現代生活》等近年來最為引人注目的合拍電影可以窺見香港電影在經曆了認同危機之後的成長。
縱觀十年裏的香港電影,好壞參半,有慘不忍睹的跟風爛片,有令人驚豔的藝術佳作。
不過不管好壞,但我們可以發現,香港娛樂界的朋友們都沒有放棄,我也隻是在盡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已。我們相信,香港娛樂在未來依舊還會崛起!”
“那麼,我想知道您之所以花重金收購已經落寞地VBB,就是為了振興香港電視界?”
“嗬嗬,你這樣我會被六叔罵的。VB一直沒有落寞,隻不過是短暫的蟄伏過。”嚴俊習慣性的摸摸鼻子,笑道:“在90年代,電視機已經在中國大陸普及,看電視劇也隨之成為大眾首選的娛樂方式。在這樣一個萬人空巷轉動遙控器的時代,香港電視劇以它濃濃地生活氣息,輕鬆活潑地對白和真實可親的人物占據了茶餘飯後我們大部分的空閑時間。從港刑警、偵緝檔案III〉、〈法網柔情、〈義不容情〉到〈難兄難弟〉、〈創世紀〉,多少經典劇集陪伴著我們啊。
但在90年代末期,一方麵由於韓國連續劇大肆進軍中國,二來國家廣電總局發出嚴控境外宮廷,武打等題材電視劇引進數量的“封殺令”,港劇市場一度低迷,VB的神化也隨著港劇的沒落而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外來劇的橫行於世。擅長浪漫愛情的韓劇很快抓住了觀眾地心,這是繼日劇潮流以來一次更大規模的文化入侵,我們不再津津樂道VBB劇中家族式的愛恨糾葛,轉而追隨色生死戀〉〈冬季戀歌〉漫滿屋〉〈我的名字叫金三順〉〈大長今〉等一批韓劇。而近幾年來,更加強勁的美劇成功入侵香港電視更加劇了港劇的沒落。以情節取勝的美劇讓觀眾隨著跌宕起伏,懸念重生的劇情很快入戲,美劇似乎即將取代韓劇的領頭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