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說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然後在那個大學還沒擴招,教育還沒有產業化的年代,一畢業就包分配成為了國家幹部,分上了房子,對於很多農村走出來的人來說,確實改變了命運。但是現在大學擴招,大學生遍地走,隻是用人單位眼中的勞動力,一個崗位能產生的價值是有限的,當然也給不到太高的工資。如果是產生的價值足夠多的崗位,依舊是銷售,比如網紅,掌握了流量,有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粉絲買單,那數量上的變化帶來的質變,也就是說財富終究是少數人收割到了大多數人的錢包。比如中國的首富就是賣礦泉水的,一瓶礦泉水的利潤是有限的,但是擋不住中國人多,市場足夠大,生產的數量足夠多,積小成大,產生了巨大財富的效應,那麼要大規模的生產這些礦泉水,也需要投入很多的廠房、機器設備,這些原始的投資,還有各級經銷商這些銷售渠道的建立,總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就是巨富,也得從一個小目標開始一年年的積累。
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有自住的房子,也有投資收租金的房子,有車開,如果不上班也有錢花,這已經達到了一個不打工的狀態了。隻是目前大家都想往大城市移居,往往之前小城市的房子沒有大城市的房子值錢,移居過程中就會出現又背負債的狀態,這樣就會被放債務驅動的不停的工作,一但不工作就會陷入債務危機的狀態中。
不管是移居還是移民從來都沒有那麼簡單,而容易移居過著移民的人,往往在原來生活的地方其實也沒有深度的掌握著當地的政治經濟,一般本土深度綁定了當地市場或者能夠在本地市場掙到錢的人往往產業是不會遷移的,就像很多富豪在國內掙到了錢,去國外隻是去消費,而生意依舊在國內。目前我們國家的品牌或者產業走出去,特別去發達國家,掙到發達國家的錢還主要是靠低端的製造業,那些高端的奢侈品,化妝品,這些附加值高的產業還是發達國家在收割我們。在清朝的時候,我們國家掙到海外的錢主要依賴瓷器,絲綢,茶葉,這三樣目前看來依舊屬於奢侈品,但是到現在這三樣東西,茶葉已經被英國人偷走了種植技術,在印度種植成功了,而且英國還又自己的茶品牌,賣的也挺貴的,瓷器也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絲綢屬於服裝業,目前服裝行業主要在設計,很多時裝秀一般往往都在法國巴黎。科技產品這塊,比如手機,目前觸屏手機,基本上打價格戰打的很厲害,比如華為,小米的手機價格壓的都很低了,蘋果手機顯得性價比不是很高。
普通人想致富,除了進入高新行業金融,計算機,這樣的高薪行業之外,就剩下創業了,創業很多人都是停留在一個門店的水平上,天花板很低,隻有做出來規模才能把市場做大,這個過程大多數人都突破不了,總之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不管是商品還是服務,要不斷的對外輸出,進行交換,而且要上量,才能發生質變,其他都是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