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且聽潮音 鬥蚊記(1 / 2)

第四輯 且聽潮音 鬥蚊記

常常感歎自己是選錯了職業,我該去做演員的,因為我發現自己有做演員的天賦呢,而且絕對是個演技派,隻是平日裏沒有表演的機會,蠻遺憾的。要不然,憑咱的演技,演個匪兵甲、路人乙之類的,沒有問題。

不過,今天找到了一個表演的機會,而且演的是主角,讓我大大地過了一把表演癮。

且聽我娓娓道來——

今天中午,下班回家,去菜場買菜,從菜場出來,要經過一批無證攤販的領地。

當我推著自行車艱難地穿越這片領地時,發現前麵的人行道上,擺著一個攤頭,攤主是個與我年齡相仿的男子,隻是個頭比我要魁梧得多。隻見他正扯著嗓門使勁地吆喝:“新到的沈家門馬鮫魚幹,要買趕快。”

馬鮫魚幹可是下酒的好東西,我不覺有點心動,就推著車向那個攤主靠攏。

就在我快到攤頭的時候,斜刺裏躥出一個中年婦女,很胖。她搶在我前麵對那個攤主說:“我老買主了。昨天買去的兩斤貨色都被我老公吃光了,今天還要買三斤,你價格再便宜些吧。”

那攤主回應:“你說個價吧。”中年婦女接過話頭:“16元一斤好不啦?”攤主皺皺眉頭:“這個價格,我賺頭很小了,好吧,看你是老買主,賣給你啦。”

我在旁邊聽得真切。心想,16元一斤,應該是蠻便宜的。看看貨色,不錯,拿起一片來,用鼻子聞一下,有一股幹海產品特有的鮮香味。當下就決定買上兩斤。

這時,中年婦女從攤主手裏拿起一個塑料袋往裏裝魚幹,滿滿的一袋,攤主往電子秤上一放,說三斤。中年婦女一邊拎起塑料袋,一邊要將手裏拿著的一張百元大鈔塞給攤主。攤主說:“等一會,現在找不開,等這個師傅買好後你再付賬吧。”

“這個師傅”就是我。

聽他這麼一說,我也彎腰往自己的購物袋裏裝一些魚幹,然後交給攤主稱。攤主稱了,說兩斤多了一點點,算兩斤好了。

我接過貨色,放在自行車兜裏,從口袋掏出50元錢交給他。

就在我掏錢的時候,又有一個中年婦女靠攏來,自言自語地說:“這個東西真好吃。”又轉向我主動介紹起吃法來:“你用水淋一把,然後放點老酒,蒸熟就可以了,這東西過老酒沒有閑話了……”

我嘴裏噢噢地應著,眼睛看著攤主,意思是你快找錢啊。

16元一斤的東西,我買了兩斤,給了他50元,他應該找我18元的啊。

那個攤主同樣用眼睛看著我,不說話。

這怎麼一回事?打啞謎啊?

我忍不住了,對他說:“你快找我錢啊!”他回我:“還差270元啊!”“什麼還差270元啊?”他說,“東西是16元一兩,你買了兩斤,是320元啊!”

什麼?他剛才明明說是16元一斤,現在怎麼變成了16元一兩?

我說:“你弄錯了吧。”他強辯道:“你聽錯了,不信你問她。”他指著那個中年婦女。

那個中年婦女接過話頭:“他剛才說是16元一兩,你聽錯了……”

一瞬間,我明白過來了,我今天碰到騙子了。那個中年婦女包括在旁搭腔教我吃法的另一個婦女,與攤主是一夥的,她們就是所謂的“托”,用寧波話說,就是“做講”的。這種街頭騙案經常發生,受騙的往往是喜歡貪些小便宜的老人,媒體也經常曝光的,提醒市民不要上當,沒想到今天竟讓我碰上了。

這個拙劣的騙術惹惱了我,同時,也勾起了我的表演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