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且聽潮音 征婚啟事
盛夏時節,讀閑書也許是一個比較好的消暑方式,所以,這些日子,我每天晚上都是躲在家裏亂翻舊書。有一天,偶爾翻看已故掌故大王鄭逸梅老先生的《海上舊聞》,發現內有一篇妓女征婚的文章,讀來十分發噱,讀後不禁莞爾。
這則登於1922年上海《民國日報》的妓女征婚啟事是這樣寫的:“自維陋質,少墮煙花,柳絮萍輕,長途浪逐。茫茫人海,誰是知音?若蒙君子如司馬之多情,小妹具文君子之慧眼,不棄花叢殘質,請速惠臨……”雲雲。
妓女也登征婚啟事啊?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多麼的驚世駭俗。這也可見當時的十裏洋場,風氣是多麼的開放。
可惜鄭老沒有在文中說到這則啟事登出後,有沒有人應征。我估計反響肯定會十分巨大,那些醉生夢死的小開闊老肯定如逐臭之蠅,趨之若鶩,把它當成風流韻事用來炫耀的。
征婚啟事始於何時,我無從考證。印象中上世紀80年代初,報紙裏開始有征婚姻啟事出現了。
那時的征婚啟事內容是實板板的。用新聞語言來說,叫事實清楚,表達準確,直截了當。標準的格式如:“國企職工,1米76,技術8級,工資200,家有住房,誠實正派,無不良嗜好。要求女方身材適中,端莊大方,有正當職業,無婚育經曆……”之類。
這樣的征婚啟事折射出當時那個年代的社會風氣和人們普遍的價值觀。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現在的征婚廣告文字是越來越花哨,內容卻是越來越虛假了。
由於工作關係,我每天要看大量的報紙清樣,包括那些刊在報紙中縫的征婚啟事有時候也要顧及。我就發現,現在的征婚啟事男女比例與過去顛倒過來了:過去是男多女少,而現在正好相反。但是無論男或女征婚,條件都是好得不能再好。但凡男的征婚,身份都是董事長、總經理,都是事業有成、豪宅靚車、英俊瀟灑、魅力十足;女的呢,則個個風姿綽約、溫柔靚麗、膚白身嬌、善解人意、貌若天仙,還有投資房數套……我總是不明白,男男女女都有那麼好的條件,何愁找不到對象,為什麼都要來報縫中登征婚啟事呢?
後來慢慢明白了,原來這裏麵都有婚介的貓膩。董事長也許不假,但是整個公司隻有他一個人;貌若天仙者,也許是恐龍的近親……
這樣的征婚啟事也反映出今天這樣的社會形態:急功近利、誠信貶值……
征婚啟事,是一麵混淆黑白的哈哈鏡。
說起征婚啟事,我這邊倒真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不妨說出來,給大家一樂。
記得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有朋友委托我給他的表弟在報紙上登一則征婚啟事。朋友的表弟我見過,個子高高大大的,長相普通,皮膚比較黑,還有一點齙牙。雖然個人條件一般,但卻自視甚高,因為他是大學生。當時大學生還比較稀缺,不像今天。因此,這個小夥子對象總是找不落直。套一句歌詞:我愛的人名花有主,愛我的人不堪目睹。萬般無奈之下,朋友找到了我,並交代應征信件由我轉交。
啟事見報幾天後,每天一上班,收發員總會在我的辦公桌上放一大堆應征來信,貌似比領導收到的文件都多。
大概是朋友表弟收到的應征信太多,而且應征的女孩條件都太好了,以至讓他蘿裏挑花,難以取舍。後來,幹脆叫我不要轉交來信,讓我直接拆閱把關,然後選擇我認為合適的再交給他。
嗬嗬,這可是一樁美差啊。於是,我懷著一種偷窺人家隱私的快感(有點陰暗哦),拆閱一封封源源不斷飛到我案頭的應征信,審閱那些或文靜或稚嫩的附照。
你還別說,那些女孩子的容貌還真叫不賴(是不是整過容的,我不知道)。十多天裏,我審閱了人間春色無數,差點養了眼、花了心,隻恨自己結婚太早,要不然,怎麼的我也要選一個漂亮的、合適的,私自截留下來。要知道,那時的我,二十頗有餘,三十還不足呢。
後來我還是把所有的來信都交給了朋友的表弟,讓他自行取舍。
過了許多日子,我問朋友,你表弟征婚成果如何,成了嗎?他歎口氣說,還是沒成。
你瞧,征婚,那是一件多麼不靠譜的事情。
現在,我會把報紙上的征婚啟事當作微型小說來讀,它帶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讀這些東西,我很輕鬆,因為它是一麵混淆黑白的哈哈鏡,讓我看到極度變形了的世態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