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芝加哥》拿下了最佳電影獎之後,7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便落下了帷幕。《》3d公司依舊成為了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它們不但囊獲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三個重頭大獎,還收獲了最佳音響效果,最佳美術指導(道具、布景),最佳剪輯三個技術類獎項。可以說不論從哪個角度,《芝加哥》都是一部成功的影片。
至此,那些懷疑艾克無法將歌舞電影拍好,這部電影將成為艾克的滑鐵盧等等聲音,都煙消雲散了。
《芝加哥》截止到奧斯卡前從影院下架,在全球已經收入了將近5億美元的票房!與此同時,3d公司宣布兩個月後,《芝加哥》的dvd將正式發行。此次發行的dvd不但清晰的展現電影的全部,而且還有一些拍攝的花絮也將一並放到裏麵。這對於影迷和dvd收藏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誘惑。3d公司相信dvd的收入也將是很大的一筆。
就在頒獎典禮結束後的酒會上,艾克依然是最耀眼的明星,他挎著凱瑟琳頻頻和好萊塢明星記者打招呼,還接受了一個又一個采訪。如今的艾克即便是想低調也無法低調下來了。
奧斯卡之後的酒會是由《名利場》雜誌主辦的。《名利場》雜誌是美國最悠久的雜誌之一。出版於1913年,1935年後因為大蕭條導致銷量大幅下降而停刊。1981年複刊,如今除美國本土外還在四個歐洲國家同步發行。常常刊出當紅明星的肖像照、和合影,報道內容多為明星私生活。同時其新聞、評論、隨筆等內容也具有一定深度。頗受高收入人群和普通民眾歡迎。
這一次主編卡特也來到了酒會現場,並且和艾克見了麵。對於卡特艾克是了解一些的,這個人1991年被聘為《名利場》的主編,《名利場》也由此步入了發展的全盛時期。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卡特就將這份死氣沉沉雜誌變為反映曼哈頓職場白領百態人生的趣味刊物。《》也許正是卡特的這種敏銳的洞察力和出色的編輯本領打動了紐豪斯,他的目標就是要讓《名利場》不但有忠實的讀者群,更要有廣泛的影響力,成為“當前文化的主流雜誌”。接手《名利場》後,卡特保持了雜誌原有的風格,並努力將其完善,盡量做到圖片、文字到設計都是最好的。
而且《名利場》的報道範圍擴的很廣,它不局限於好萊塢的豔事秘聞,同時也關注社會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這樣一本混合了時尚、政治、名人、金錢和社會新聞的雜誌不但普通人愛讀,社會名流和知識分子也愛讀。而廣告商更是看中了《名利場》的讀者群:平均年齡37歲,平均年收入5.8萬美元,70%上受過大學教育。這樣的讀者群正是廣告商心目中理想的消費者對象。卡特經營下的《名利場》不但發行量繼續增加,而且廣告投放量也增加了60%,達到了每年近1900頁,收入超過1億美元。
要製造影響,光憑雜誌本身是不夠的。卡特充分利用雜誌的社會資源,發展其在娛樂界和政界的影響力。通過每年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後舉辦宴會,每年白宮記者宴會後舉辦派對來將《名利場》炒做成一本“明星級”刊物。
從心理來講艾克十分欣賞卡特的商業才華,同樣的卡特也被隻有26歲的奧斯卡三冠王艾克所震撼。所以,兩人一見麵就相聊甚歡。
“艾克導演,恭喜你再一次獲得了最佳導演獎,你知道嗎?你太了不起了,這是電影界的一個神跡。”卡特端著酒杯對艾克說道。
“嗬嗬,謝謝你,卡特先生,我隻是走運罷了。”艾克笑著回答道。
“哦,我的上帝,過分的謙虛可不好,你能告訴我還有誰能做到這一點嗎?”卡特笑著問道。
“這個”艾克聳了聳肩,“好吧,我承認目前是沒有人。”
“哈哈,這就對了嘛。”卡特說道,“我有一個想法,下一期《名利場》的封麵,想將目前好萊塢最有影響力的五位導演放上去,嗯你是我們最想邀請的導演,怎麼樣?”
“嗬嗬。”艾克笑了笑,從心裏來講,能夠登上《名利場》的封麵當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貴刊是全美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雜誌之一,能夠登上你們的封麵,我我倍感榮幸,隻有你們不嫌我不夠英俊就好。”
“哦,怎麼會呢?我們又不是選美雜誌,再說艾克導演年輕帥氣,絕對算的是最有魅力的男性了。”卡特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