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電影還是小說,盜墓這個題材一向都是以險象環生的機關陷阱,讓人備感意外的守墓怪獸或是邪靈,嚴絲合縫的邏輯推理,恐怖而顛覆想像的鏡頭語言來吸引觀眾,像是美國好萊塢最為出名,以最賣座電影明星哈裏森-福特為主演的《奪寶奇兵》係列。
盜墓探險類電影遊離於傳奇、魔幻、探險、動作電影之間,便豐富了其內容與形式,從而使其具有超強的吸引力,成為電影界裏引人矚目的係列。
但盜墓探險類電影除了奪寶奇兵係列,卻很少有其它成功的電影,雖然人人都有想法要拍,卻很難找到適合的切入口,去打動觀眾,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到電影院買票。
這其中涉及到眾多原因:
跟風作品過於集中,情節套路雷同化嚴重,新的電影類型,不斷湧現以及讀者審美趣味的變化。
這些因素似乎都有道理,但細細考量之下,卻總感覺還有某種能夠統攝此諸多因素的深層緣由。
而張東城認為,盜探險類電影在詭譎離奇、懸念迭出的感性外表下嚴重缺乏能夠維持電影持久生命力最為重要的理性內核——人文關係與情感交融
。
正是因為它的缺失才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係列連鎖反應,使其僅僅能滿足觀眾一時尚新獵奇的感官需求卻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產生不了願意一次又一次買單的衝動。
就如同一年後的電影票房奇跡《泰坦尼克號》,如不是窮小子傑克與富家女之間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如果不是那一首主題曲《我心永恒》的相得益彰,僅僅隻是那驚險的沉船特效,能在全球砍下十八點三五億美元的超級數據嗎?
僅靠著特效與驚險,顯然是不可能有這樣的奇跡出現!
因此,張東城在劇本中,除了大大加強讓人尖叫,讓人意想不到的探險戲份之外,男主角與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也變得更加曲折動人,充滿著好萊塢風格,足以讓美國的電影觀眾大笑之後又開心幸福地流出眼淚。
不光是男主角與女主角,大祭祀與他的情人安克蘇娜姆的愛情也得到升華與體現,他們是真心愛著彼此,隻不過身份上的特殊讓他們不擇手段而已。
張東城出於好奇也在老舊電視機的幫助下看到了木乃伊的第二部《木乃伊歸來》,安克蘇娜姆在3000年前可以為大祭祀伊莫頓而死,可是到了木乃伊歸來的最後,安克蘇娜姆竟然丟下大祭祀自己逃跑,看到那癡情的大祭祀流著淚鬆開雙手掉進那一堆萬人詛咒的地獄時,張東城憤怒地關掉了播放。
這他妹的不是腦殘麼?編劇真他妹的是個眼瞎!第二部的導演難道就這麼不愛惜自己的羽毛,讓這樣的鏡頭出現在電影裏?完全推翻第一部打動人心的反派愛情,隻是為了邪不勝正這個話題而故意為之,簡直讓人惡心!
罵過了第二部編劇和導演,張東城下筆如有神,將第一部的劇本寫的更加出彩,大祭祀伊莫頓與安克蘇娜姆之間的愛情會有更多的篇幅介紹,這也是將單純的探險電影加上更多的人文與情感色彩,從而讓它具有更多的生命力。
以前單純的探險,單純的邪靈複活尋仇,變得更加符合情侶的觀影需求。這便是張東城作出的改變。
“史密斯先生,我隻能說,你確實是個天才!這部劇本簡直,簡直..!”仔仔細細地看過劇本,甚至瞪大了眼睛看過了第二遍,詹姆斯先生這才擦了擦頭上的汗,興奮而激動地說道:“簡直太棒了,我找不出詞彙來表達這部劇本的精彩!酷,非常非常酷!這不是百萬美元寶貝那種脫離美國當今電影觀眾視角的電影,這是非常非常符合他們觀影需求,非常非常符合他們內心所想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