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睿興,李城人,住在李城華府,在李城高中上學。
我的家裏有三口人,我,我爸,我媽。
今天我迎來了高一的最後一天,現在正在放假回家的路上。
“睿興,這次考的怎麼樣?化學還是滿分嗎?”
我看向我媽:“當然是滿分。”媽媽向我露出了一個鼓勵又驕傲的笑臉。
我爸又問我:“其他科也是第一?”
我看向我爸:“差一點。”
我爸點了點頭,又問:“小夥子什麼時候考個第一讓你媽和我高興高興啊?”
我:“下次一定——你們不好奇年級前十都是誰嗎?”
我媽:“都有誰啊?”
我:“雖然年級第一楊文澤,第三馬嘉祥,第七皇甫端這三個是A部的,但第二王勇輝,第四,第八朱遠,第十聞秋瑞這四個都是我們C部的。”
我媽:“怎麼不說說你自己?”
我聞言伸出四個手指頭,一邊說一邊搖頭晃腦:“在下不才,正是第四。”
我爸笑了出來:“窮得瑟,沒個正形!別高興太早,小心下次考砸。”
我媽:“睿興他爸,你別說這不吉利的——睿興,最近感覺學習吃力嗎,老師講的都能聽懂嗎,聽說高中知識越學越難,好多人都跟不上老師講課,咱們村裏就有孩子的爸媽說他家娃上了高中就學不動了。”
我:“隻要上課認真聽講,記筆記,整理錯題本再多問問老師肯定能跟上,他們沒跟上的一定是沒好好學,高一的知識不難而且都是基礎。”
我媽:“能跟上就好,高一的時候要多努力,我聽網上有專家說要轉變初中的做題思路,因為高中的思路要更加靈活,如果還是用初中那一套,就不夠用了。”
我:“嗯嗯,其實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題思路也是要積累的,就像我們的數學老師說的要多積累錯題,我們數學老師三天收一次錯題本,每次她都親自批改。”
我爸:“那你們數學老師怪辛苦的,你們老師不錯。”
我:“是的,不然她怎麼能當我們高一A部的數學組組長呢?每次上課她的板書都密密麻麻能占四塊黑板,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我媽:“都說勞逸結合,可是現在連老師都這樣卷,哪裏能有空閑休息。還記得睿興初中的班主任,他半個月有一天的假期,睡一下午就沒了,起來還要接著上課陪著孩子,從六點到十點……”
我:“即使這樣陪伴付出,有的時候也沒有什麼人情味,每天早上查衛生扣量化跟教師工資掛鉤,搞得風聲鶴唳人人自危,激化學生與老師矛盾,降低對班級的融入感;稍微犯點錯就要蹲著考試或者蹲一節課;拖課甚至不下課還鼓勵學生憋著不去上廁所……所以現在一堆學生咽炎鼻炎腸胃炎心理疾病。”
我爸:“看得出來你的意見還很大。”
我:“要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承認現實——而且我深受其害。”
我爸:“你這話說的前後不搭,不過說多了都是製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