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後,晉文公去世,秦穆公覺得,這下要輪到他來稱霸了!
跟楚國一樣,秦國也是一心想擠進中原的諸侯圈中來,它從立國以來,就一直在不斷地東進、東進,朝著中原方向不懈開拓。一個最明顯的事實是,自秦立國到後來一統天下的數百年中,它的國都頻繁遷移,秦國共有九個都城,共遷徙了八次,俗稱“九都八遷”。最早是在西犬丘成立嬴氏部落,後來非子在秦立邑,建立秦族,到秦襄公時遷都至汧邑,秦文公遷至汧水渭水相會之處,武公遷至平陽,德公遷至雍,後來靈公遷至涇陽,獻公遷至櫟陽,孝公遷至鹹陽。其遷徙軌跡是自西不斷地向東,向東。可見,秦人回歸東方文化圈的執念非常堅定。
秦穆公的哥哥秦宣公在位時,不斷東進的秦國跟同樣處於高速擴張中的晉國發生了衝突。秦宣公沒能實現向東繼續擴張的意圖,他去世後,接替他的秦成公在位時間太短,沒有什麼作為。秦穆公繼位後,繼續堅持東進的戰略總方針,但是態度變得靈活了。他一方麵抓住機會積極參與中原事務,另一方麵與東邊的強鄰晉國搞好關係,他娶了晉獻公的女兒為夫人,又先後擁立晉惠公、晉文公。
為了增強秦國的實力,秦穆公特別重視吸收人才,他即位的第五年,得到了第一個賢才百裏奚,這對秦國意義重大。
百裏奚本是虞國人,自幼家貧,青年時代到齊國遊學時曾一度窮到討飯,不過也正因為討飯才遇到了另一位大賢才蹇叔。因為蹇叔的收留,他才得以完成學業。但完成學業之後在齊國一時也找不到好工作,隻得回到虞國尋求機會,被任命為大夫,但也沒有受到虞國國君的重視。
後來晉獻公向虞國借道伐虢,百裏奚勸虞公不要借道,虞公沒有聽他。結果晉國滅掉虢國之後回程時經過虞國,順手把毫不設防的虞國也滅了,百裏奚於是成了晉國的俘虜。晉獻公把女兒嫁給秦穆公時,就把百裏奚作為陪嫁奴隸之一,連同秦穆夫人的嫁妝一起送往秦國。
在將要到達秦國國都雍時,百裏奚找到一個機會逃走了。他逃到秦、楚交界的宛地,被楚國邊境的人抓住,成為他們的奴隸,給他們放牛。
終於,正在廣求賢才的秦穆公得到了這個消息,想用重金把他贖出來,又怕楚國人因此察覺百裏奚是賢才而不放他,就派人去對楚國人說:“我家的奴隸百裏奚在你們那裏,請讓我用五張羖羊皮(黑色羊皮)把他贖出來。”楚國人同意了。
這時的百裏奚已七十多歲,他一到秦國,秦穆公立即召見他,向他請教治國之道。
百裏奚說:“臣是亡國之臣,哪配談治國之道啊。”
秦穆公說:“虞國國君正是因為不信用你,才亡了國,這不是你的過失。”
於是百裏奚就跟秦穆公談論起國政來,兩人一連談了三天,秦穆公非常高興,當即就任命他為大夫,讓他處理國政。因為他是用五張羖羊皮贖來的,就稱他為“五羖大夫”。
百裏奚得到秦穆公的信用之後,馬上向秦穆公推薦蹇叔:“臣的才能不及臣的朋友蹇叔,他有賢才,隻是世人不知道罷了。臣遊學齊國的時候,曾因貧窮而乞食,是蹇叔收留了臣,臣因此知道他的才識。當時齊國的公子無知奪取了君位,臣曾打算去投奔他,是蹇叔阻止了我,我才因此而逃過齊亂之難。臣離開齊國後又去了成周,王子頹想任用臣,又是蹇叔勸阻了臣,臣才得以逃過王子頹之亂的禍難。後來臣去事奉虞公,蹇叔又勸阻臣,臣也知道虞公不會重用臣,隻是為生活所迫,貪圖那份俸祿,才一直留在虞國,結果就遭遇亡國之禍,淪為了奴隸!臣兩次聽蹇叔的話,都得以逃脫大難,一次沒聽,就淪為了奴隸,所以臣知道蹇叔的才識遠在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