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目前還在通州老家釣魚,在一處孫府大院內,孫承宗的管家到來後急切說道:“老爺,魏公公傳來急詔,請老爺去接旨”
孫承宗字稚繩,相貌奇偉,胡須張開像戟一樣,聲音渾厚。如今65歲,他被賦閑在家後一直了解各方麵形勢,據陝西邊報流寇不斷起義,豫西民變後又發生了豫南大起義讓他著實擔心加上後金隨時進犯 孫承宗內心焦急 馬上去了府邸接詔。
孫承宗接詔後差人牽馬立即坐上去他打算直奔京城去麵聖。
就在後金軍出喜峰口以西的長城邊隘大安口、龍井關、馬蘭峪——乘虛而入,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有效的阻擊到達遵化城下後消息傳到寧遠
袁崇煥大驚失色很快派總兵趙率教前往救援。趙率教原任薊鎮總兵,現已調任山海關總兵,是一員驍將,又熟悉薊鎮一帶情況。他接到命令後,火速馳援,三晝夜抵三屯營(薊州鎮駐地),總兵朱國彥不讓他的部隊入內,便策馬而西。十一月初四日,趙率教在遵化城下與滿蒙騎兵激戰,身中流矢陣亡,全軍覆沒。趙率教為將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勞而不懈,與滿桂並稱良將。朱由檢獲悉趙率教陣亡,痛為哀悼,下旨賜恤典,立祠奉祀。
次日,敵兵包圍遵化縣城,城中起火,守軍崩潰,巡撫王元雅自縊,三屯營副總兵朱來同等攜家眷潛逃。總兵朱國彥憤怒至極,把逃跑將領姓名張榜於大街,然後攜妻子張氏上吊自殺。朱由檢得報,十分氣憤,在平台召見廷臣,責備邊防無效,詢問禦敵方略。
袁崇煥獲悉敵兵來勢凶猛,便於十一月初五日親自督率副總兵張弘謨,參將張存仁,遊擊於永綬、張外嘉、曹文詔等進關增援。
次日,又調參將鄭一麟、王承胤,遊擊劉應國及總兵祖大壽接應。袁崇煥向皇上奏報了入援部署:以前總兵朱梅、副總兵徐敷奏守山海關;參將楊春守永平;遊擊滿庫守遷安;都司劉振華守建昌;參將鄒宗武守豐潤;遊擊蔡裕守玉田;昌平總兵尤世威還鎮,護諸陵;宣府總兵侯世祿守三河,扼其西下;保定總兵曹鳴雷、遼東總兵祖大壽駐薊州,遏敵;袁崇煥自己率大軍居中應援。
朱由檢接到袁崇煥的奏報,很快批準另外他與孫承宗商議後,孫承宗提出聯合林丹汗的計劃。
林丹汗是蒙古帝國第 35 任大汗,13 歲的長孫的林丹繼承汗位,統轄察哈爾部。即位後初信黃教,後改宗紅教,並興建了都城察漢浩特。
林丹汗試圖恢複蒙古的統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業,同時又麵臨著新興的女真族的
威脅。因此,他對外采取聯明抗金的方針,對內則謀求控製蒙古其他部落,而且他以“攘
外必先安內”為原則,優先進行對蒙古的統一,避免與後金正麵交鋒。
1627 年,林丹汗穩定右翼諸部。算得上是蒙古帝國的末代君主。
於是朱由檢大筆一揮給了孫承宗五千步兵命他出察哈爾聯絡林丹汗迫使皇太極撤兵,就在決議後遭到遼東巡撫王在晉反對
王在晉痛恨孫承宗出兵他認為如果孫承宗主張出兵察哈爾將會損兵折將更何況北
明帝國已經不具備主動出擊的實力。
首先帝國各地起義不斷尤其李自成,高文通,王左桂起義雖然遁逃了但依舊小規模搞 事。
崇禎帝詢問王在晉的理由
王再晉指出如果大明執意出兵騎兵不足,而且察哈爾之戰是為了斷絕皇太極征服蒙 古察哈爾,想要解除京師危機可是我們隻有一支關寧鐵騎如果調走萬一寧錦遇襲了怎麼辦?
萬一人家是聲東擊西豈不是在察哈爾草原上來個迎頭痛擊?不如我們坐視蒙金之間的 爭鬥如果金勝我們再出兵,如蒙勝則聯蒙滅金,伺機收複建州。
孫承宗一聽怒道:
“王大人此言差矣!林丹汗所在的察哈爾草原是我們大明的 屏障如果不出兵萬一敵軍繞過察哈爾直取京師怎辦?還不如主動出擊!”
崇禎帝堅信孫承宗的話令孫承宗組建五萬步騎向察哈爾一線推進並且策劃察哈爾 戰役。
崇禎帝認為自己的舉措一定可以成功一旦在察哈爾打敗皇太極想都不用想!這麼多
麼激動因此他任命孫承宗為兵部尚書出擊察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