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奪冠(1 / 1)

曾野對此倒無甚所謂,於他來說,名次不是最重要的,他更享受於創作的過程,以及他想要獲得認可的那個人的看法。

這好像是他參加《畫中有你》比賽以來,第一次沒有溫酒參與的現場。

可能是慣性使然,他總習慣在最終展示作品之前,先看看溫酒的反應。

看她是蹙眉思考,還是莞爾一笑。

但這一次,溫酒不在,他要獨自麵對台下密密麻麻的觀眾了。

“怎麼辦,好想把他們都趕跑……”曾·麵無表情·野此刻冷冷想道。

最終,曾野的理智回籠,壓下心裏那股子不耐的情緒,語氣冷冷的開口介紹道:“我是曾野,這是我今晚的作品——《鏡子》”。

隨著曾野的話落,大屏幕聚焦在曾野的作品上。

該怎麼形容這幅作品呢,如果說《遇火》是初遇時的驚豔,《荒野際遇》是浪漫的相守,那麼今天這幅《鏡子》則是一幅直擊人心靈深處的作品。

作品一改曾野熟悉且常用的噴漆的手法,而是采用素描彩繪的方式,將鏡子裏外的兩個人栩栩如生的勾勒了出來。

素白的畫紙上,兩個人中間隔著一麵鏡子相對而立,鏡子外是一個絕美的天使一般的女人,正對著鏡子落淚,她如蝶一般漂亮的眼睛裏噙著淚水,滿是憂傷和掙紮。

鏡子裏則是一個男人正抬起手臂,想要給鏡子外的女人擦拭淚水的動作。他的眉眼間盛滿了關心與心疼。

他們就這樣,隔著一麵鏡子相對而立,可鏡子外的女人永遠不會知道,她的淚水和憂傷有人默默想為她拭去。

可咫尺,卻是天涯。

這是一幅極具個人特色、色彩鮮明的畫作。

鏡子外的女人是彩色的,是鮮豔的,是真實存在的,而鏡子裏的男人是黑色的,是虛幻的,是無法觸摸到的。

曾野的這幅作品,融入了他很多個人見解,可他在闡述的時候,也隻是聊表的提及。

曾野說:“這幅作品,我命名為《鏡子》,你我是鏡外人,亦是鏡中人。

我們有自己的軟肋,也有自己的盔甲。

這幅畫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我自己很喜歡的一首歌,是林宥嘉的《想自由》。

裏麵有一段歌詞我很喜歡,我想分享給大家,

‘我不舍得,我不懂得,為將來的難測,就放棄這一刻。或許隻有你懂得我,所以你沒逃脫,一邊在淚流,一邊緊抱我,小聲的說多麼愛我。’

我們都是摩天大樓裏,渴求自由的人,有些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隻不過是因為“愛”讓我們妥協。

因為愛讓我們變得脆弱,也因為愛讓我們變得堅強。

當我們有了想要守護的人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無堅不摧。

這就是我這幅畫創作的初衷,希望懂的朋友能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

曾野的這一番話講完,現場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之後便是一陣又一陣如雷貫耳的掌聲。

似乎大家都沒有想到,在節目的最後,曾野會來這樣一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