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滿堂其實無所謂,他從抱姚小帶回來的那一天就預料到會有這麼一天,他原本以為這一天會是姚小帶成年後的某一天,不過那一次姚小帶明確拒絕了認祖歸宗。本以為之後姚小帶不會再提起,沒想到會在今天有這個想法。雖然他不會反對,還是問了下原因。
姚小帶就把王輝在學校裏的遭遇跟姚滿堂說了。姚滿堂表示理解,他本就不反對,現在又涉及到了外孫,他自然更沒話說。他唯一擔心的是王家那邊,多認一門親,就意味著王家那邊要多走一份人情,相應多出來的麻煩事可不少。
姚小帶卻說到:“公公婆婆那邊我當然也要去征求他們意見的,但在我心裏,一直把你們當成我親生父母的,當年我已明確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再回郭家。可如今世事難料,就算真要回去認親,總得先來問過你們的意見,你們要是不同意,那就當我沒說過,孩子們的事我們再想辦法解決;你們要是沒意見,我再去征求婆家的意見。”
姚滿堂和郭桃子聽了都很受用,尤其是姚滿堂,覺得這個大女兒小時候沒白疼,是個有良心的好孩子。
姚滿堂當即代表老兩口表態,他們對於姚小帶回郭家認親沒意見,主要是要征得王家的同意,如果王家那邊不太理解,自己可以去找親家聊聊。
姚小帶趕忙說不用,爹的能力她自然不懷疑,從勸說公公掐掉重男輕女思想的戰績就不難看出他的勸人能力了。但這件事還是得自己去溝通,省的節外生枝。
說完正事,又在家裏吃完午飯,姚小帶才帶著已經玩累了的三個孩子往家趕去。回到家後,三個孩子再也堅持不住,紛紛睡去。姚小帶卻沒睡,一邊收拾著家裏,一邊想著晚上怎麼跟公公婆婆說這件事。想來想去,還是得拉著王直一起去說,自己一個人去說,萬一出現分歧,自己可就無計可施了。
等到王直好不容易抽空回來探親,姚小帶趕緊先私下裏跟王直說了這件事。王直當然也早就知道姚小帶的身世問題,隻不過這麼些年姚小帶自己都沒在意,他就更不會去考慮這事。現在老婆既然提出了這個事,又涉及到孩子們,自己肯定是站在老婆這邊的,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說服爹娘了。
晚上吃飯的時候,王直先開了口,這是他們提前商量好的,這種事姚小帶開口還是不妥,難免會讓爹娘心裏不快,自己這個當兒子的提出來的話,爹娘也會容易接受一點。
本以為會有一番唇槍舌戰,可王文有聽了隻是淡淡地點了點頭,說讓他們自己看著辦,他沒意見。這一下給王直和姚小帶整不會了,怎麼不按套路出牌呢?我們倆可是推演了半天,想好了各種說辭對策,怎麼直接“投降”了呢?
其實他們忽略了一點,自從上次從老家回來之後,王文有對親情有了更深的認識。父母的離去,兄弟的分離,年齡的增長,無一不讓他意識到,人生匆匆幾十年,最可貴的莫過於親情、家庭,所有的努力不也是為了讓家裏人過得更好嗎?計較的越多,也就意味著失去的越多。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沒必要再去計較孩子們怎麼過,也沒必要非得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過日子。尤其這件事還涉及到小帶的親生父母,自己更沒必要去阻止血親相認,有傷天和不說,還可能引起家庭矛盾。所以,他痛快地答應了。
盡管有點意外,但結果是好的,王直和姚小帶也就不再糾結,接下來就是籌備去郭家認親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