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煤礦暴露(1 / 2)

崇禎二年二月二十六日,鴻基煤礦的負責人陶鈞正在和護衛首領嚴韜身在寬敞的客廳裏招待著客人,他們都是一些海防鎮本地的士紳,在附近的影響力和不小。粗看起來,這些人的舉止做派和明朝縣城裏的那些士紳差不多,衣著也大同小異。

越南背山負海,位於中國以南、印度支那半島的最東邊,這裏自古以來就是漢文化與印度文化的交彙之地,越南的曆史從一開始就打上深刻的漢文化烙印。據《大越史記全書》等越南史籍記載,從鴻龐氏到秦朝設置郡縣,是為越南上古時代。

對於這2600餘年的表述,越南史籍中實在乏善可陳,字裏行間充斥著荒誕不經的神話傳說,更多的是直接沿襲中國史書的片言隻句。鴻龐氏傳國2300餘年,此後被蜀朝所取代。蜀朝存在半個世紀,又被趙佗建立的外來政權“趙朝”所消滅。

且不說鴻龐氏被附會為神農氏苗裔,起碼交趾就並非趙氏南越政權的重心所在。越南的上古曆史,便是以如此七湊八拚、牽強附會的形式寫就的。

越南曆史上的第二時代、也是信史記載的開端,被稱為“北屬時代”,連綿長達1000年,橫跨中國漢、唐兩代。在這1000年間,漢文化不斷輸入越南,其間越南人暴動此起彼伏,越南人在國族認同上產生微妙變化。

經過1000年的醞釀,隨著中原朝廷對交趾的有效控製日趨微弱,越南開始進行獨立活動。趁五代十國的紛亂,吳朝(939-944)、丁朝(968-980)先後自立,此後經曆前黎朝(981-1009)、李朝(1010-1225)、陳朝(1225-1400)、胡朝(1400-1407)改朝換代。

越南與中國始終“南北各帝一方”,而飽受北方遊牧民族壓迫的中國朝廷也被迫承認越南獨立的現實。抗擊蒙古入侵的陳朝國祚連延近200年,嗣後被胡朝篡奪,隨即引來中國明朝的武力幹涉。結果胡朝滅亡,越南內屬明朝。

不過公元1418年,黎利自稱平定王,在藍山起兵抗明,他與明朝苦苦周旋十年,才將明軍驅逐出境。公元1428年,黎利即位稱帝,建立黎朝,越南脫離明朝成功。這次的行動影響巨大,被北屬陰霾籠罩千年的越南人,開始真正形成了自己的國家、文化。

從十三世紀開始越南人開發出自己的文字,越南人稱之為喃字,盡管這種文字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直至19世紀中葉開始消亡,始終沒能取代漢字而成為國家的正式文字。但它畢竟是越南的一種民族文字,體現了越南人民的獨立意識。

1610年,鄭鬆與阮潢仍然遵奉黎帝,江山二分南北而治。黎朝雖然還在,不過已是名存實亡。北邊是鄭鬆把持黎朝,南邊是阮潢在順廣一帶積蓄力量,再也不肯北上。鄭鬆明知阮潢存心割據南方,但是也奈何不得。

越南這時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小小的地盤上出現了兩個政權,自然是水火不容,都想著消滅對方。此時的安南還沒有占領湄公河三角洲,況且那裏還隻是一片沼澤,不是魚米之鄉,地盤比起以後都小很多,因此兩方都迫切吞並對方。

1627年,第一次鄭阮之戰爆發,鄭梉挾黎朝神宗皇帝親征南阮,兩軍投入兵船、戰象、大炮混戰,不分勝負,戰場形勢膠著。此時大戰沒有,小戰不斷,戰火一直沒有停止,當前的戰爭自然成了大家口中的主要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