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下南洋(一)(2 / 2)

“海軍的戰鬥力可不是看艦船的數量,我們的戰艦質量要比他們好得多,有不長眼的就統統把他們轟成海上的渣滓。”郎鵬還是一副傲然的麵孔,讓周昌元心生朝著那裏打上幾拳的想法,這個郎鵬一點謀略都沒有,算自己白問了。

“我們去馬尼拉的航線有2000公裏,以8節的速度,船隊大約需要8天。這樣就很快呀,你說為什麼瓊州的那夥人說去一次南洋要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周昌元問道。

“算你問對人了,在下不才,正好知曉一二。明朝人的主力船隻在西方人看來太小了,隻有3、4百噸的排水量。因此被西方人蔑稱為戎克船,火力小、速度慢、船小,被完全看不起,大概因為同時期的西方人的遠洋船隻排水量大都在1000噸以上吧。”

“明末已經和西方拉開了這麼大的距離了?完全沒有鄭和下西洋的宏大氣魄了呀!”周昌元感歎了一句。

“明朝其實是亡於政治腐敗,自我滅亡的,空有強大的力量卻被蠻族打敗,真的很廢材呀。明朝的船隻抗風浪能力不大,一般隻是沿著海岸線航行,你說他們慢不慢!現在還好是順風,也順著洋流的方向,才有8節的速度,返航的話隻有3、4節了。”

“靠,隻有3節的速度,還要加上暴風雨時節不能航行,難怪來回一次巴達維亞要半年的時間。”周元昌不耐了起來,“我們也要陪他們半年?不可能!”

“哈哈哈,你的腦筋還沒有轉過來,我們有成熟的測量技術,還有現代的海圖參考,怎麼會要那麼久呀!我們走的可是直線,快得很。”郎鵬好不容易抓住周元昌的小錯誤,用力的打擊著。

“你看,瓊州到巴達維亞大概有3000公裏的距離,以8節的速度最多隻要20多天,南洋地區風浪比東海大些,10天的時間用來躲避暴風雨也足夠了。不然,西方人怎麼隻花大半年至1年的時間從歐洲來到明朝的。”

“是呀,大船的抗風浪性能比明朝的那些小船要好得多,那麼如此說來,一旦西方人吃了敗仗,很快就能把印度、阿拉伯地區的艦隊拉過來?”周元昌有些謹慎的說道。

“消息傳過去要幾個月,他們接到消息再過來也要幾個月,一來一去也要大半年的,怕什麼。”郎鵬想得不同。

船隊按照議員們的指出的航線航行者,逐漸深入到大洋裏了,和海商們慣用的航線大不相同,有些海商急了,跑到艦隊裏的旗艦南海001號上詢問了。南洋艦隊剛剛組建時,有人請周元昌命名旗艦,沒想到他說,這樣的小船在西方人眼裏就是用來送信的船隻,我們就不要得意了。待我們以後有了上千噸的大船再命名不遲。

幾名作為代表的海商來到001號船隻上,見到了衣著整齊的水手有條不紊地操縱者船隻,沒有亂走的水手,人人都在崗位上做著自己的事情,心想這些澳洲人善於使船還真不是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