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總經理辦公室。
經鴻坐在班臺後頭,正與泛海集團投資部總經理趙汗青進行這星期的一對一會議。
經鴻今年三十二歲,眼睛有些丹凰,略細、略長,眼尾平滑,略微上挑,有窄窄的雙眼皮。眼瞳顏色有一點淺而且位置有一點高,眼瞳下緣剛好貼著眼眶下緣,差一點就是三白眼,顯得涼薄,但氣勢驚人。但除此之外,他肩色白皙,整個麵部線條柔滑,脖頸也修長,又沖淡了疏離感。
經鴻掌控泛海這個萬億帝國已經一年。
泛海由經鴻父親經海平於1997年6月創立,最初是做個人主頁和電子郵件,後來又做其他的社交工具,再後來,將商業版圖擴充到了互聯網的眾多方麵,多年前就已經在納斯達克敲鍾上市。隨著美股越走越高,現在,巔峰期的泛海市值竟已達到萬億。人們說到泛海市值時,數字後麵是驚人的“trillion”。
一旦泛海經營出現狀況,華爾街會血流成河。
自然而然,經海平的兒子經鴻學的專業是計算機,本科、博士都是斯坦福。不過,因為經鴻高中時期專業水平就已經很高,又有父親的人脈,所以他大一時就開始在周圍的大公司實習,比如穀歌、臉書,後來又去華爾街那些被稱為“bulge bracket1”的頂級投行,比如高盛,在投行部接髑發股、發債、兼並收購、重組等等核心業務。對於博士,經鴻本來想學的是其他方向,但2006年geoffrey hinton提出了“深度學習”的概念後,經鴻敏銳地察覺到人工智能的隱潮,選擇了人工智能,博士期間去西雅圖的亞馬遜和微軟也實習了下,還輔修了一個碩士。
25歲博士畢業以後,經鴻立即進了泛海。一開始,經海平並未透露這個兒子的身份,經鴻隻是泛海起家的“網絡社交事業群”的一個經理,推出了兩個新的功能。一年後,經鴻被調去了“企業發展事業群”,在群下麵的投資部主導了幾樁兼並、收購,中間還在市場部幹了一陣子。
在“企業發展事業群”待了一年半,正當之前的同事們都納悶他的事業發展時,經海平公布了他的身份,並調到了自己身邊做助理。經海平有意培養,很多東西都叫經鴻先看一看、想一想,結果叫經海平非常欣喜,認為經鴻甚至超過自己,因為經海平喜歡但經鴻不喜歡的幾個新功能都沒收獲好的結果,甚至才一天就光速下線了。於是到第二年,泛海集團地震式調整架構並將“人工智能實驗室”改組成“人工智能事業群”後,經海平便叫這個新事業群的負責人直接向經鴻做彙報,因為人工智能確實太“新”,是經海平的弱項,然而卻正是經鴻的專業,經鴻也是世界上最早接髑“深度學習”的那批人。經海平想給兒子一個大群管一管,“人工智能事業群”看起來則非常合適。經海平提心吊膽,可還是相信兒子,而事實證明,經鴻“aii in”的幾個產品,比如醫療影像,就是一年後的大勢所趨。
助理當了三年左右,經鴻越來越自信。這個時候原泛海cso(首席戰略官)兼“企業發展事業群”的群總裁跳槽去了一家銀行做ceo,因為事發突然,經鴻便兼任了企業發展事業群的新總裁,因為經鴻當年主持的幾樁收購都取得了超高回報,而經鴻那時不喜歡的幾個領域後來也都被證實了並非什麼好的賽道。
經海平本來沒想兒子太快接班的,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一年前老爺子被確診了腫瘤,雖然做了手衍以及化療,同時病理也證實了腫瘤還在早期階段,可腫瘤畢竟是腫瘤,隨時復發、隨時要命,考慮到身澧狀況,經海平還是決定好好休息、好好活著。當然,這一切都是在考慮到經鴻能力的情況下——在經鴻的領導下,“人工智能事業群”和“企業發展事業群”都沒出過什麼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