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年逃亡 男兒當自強(1 / 2)

將軍,後方三十裏出現敵大量追兵,我們快些走吧。說完一位四十來歲的將軍抱起剛滿四歲的七王子李辰,帶著部下一路向北逃亡,身後數萬燕國騎兵精銳緊追不舍。報··將軍,追兵距離我們不到十裏了···報··追兵已經與我後軍交戰···報··後軍已經被擊潰,報~後軍統領李方殉國····一道道令人焦心的消息不斷的向黑甲軍主將李察傳遞,李察環顧一下周圍的地形道,命令左軍在前方三裏的山口迅速布防,前軍護送王子繼續向北進發,右軍隨我來,軍紀嚴明的黑甲軍迅速分成三支,前軍一千餘人護送四歲的七王子李辰繼續向北逃跑,左右軍四千餘迅速在山口布下防禦軍陣,身後三萬燕國精銳騎兵接踵而至,一場大戰在這隻有百餘米的山口展開。

夕陽西下,黃昏漸至,前軍已經行軍三百餘裏,到達燕國邊境,左右軍與後軍餘部仍然在山口激戰,山口人聲馬嘶,血流成河,原本光禿禿的山口,此刻腥氣彌漫,一片暗紅,橫七豎八的屍體遍布山口,燕國追兵七次衝擊山口,想要突破過去,結果令他們無法接受,三萬騎兵,一日之內被四千多黑甲軍成功阻擊,並斬殺兩萬餘,燕國騎兵士氣喪失,在無心追擊,幾千人落荒而逃,而中山國精銳,黑甲軍此時剩餘不過兩千,他們隻攜帶兵器與敵軍的戰馬,繼續北撤···

這樣的戰鬥,每過數十天就會發生一次,黑將軍大將軍李察,保護中山王第七子李辰,在燕國境內東奔西躲長達一年之久,最終找到機會突破燕國的重重圍困,從燕國北部邊境脫逃,此時,原本六千黑甲軍隻剩千餘人,出了燕國後,隻剩不足千人,他們攜帶超過兩千戰馬,馬不停蹄向北方極寒之地逃跑,身後幾十裏,燕國的騎兵已經又開始追擊。

這一逃,便是十年,黑甲軍又經曆多次戰鬥,最終成功擺脫了燕國騎兵,逃入極北苦寒之地。

中山王國一個方圓千裏的小國,人口不過千萬,能在強國林立的夾縫中存活千年,一是靠國民孜孜不倦的勤勞創造。二是靠王室體恤子民,養民富國。三就是靠的就是久經沙場,戰無不勝的黑甲軍。

他們創造過以五萬軍重創南魏五十萬軍的神話,數十次扭轉戰局,救國家與危難。這才護的中山國周全,如今,四方強國聯軍而至,千年未曾遇過的劇變降臨中山國,就算舉全國之力也無法抵擋,繼續抵抗除了徒增傷亡外,已無任何意義,中山靖王正是想到這裏,才解散了各地駐軍,但中山靖王自己死不要緊,確不想自己的後人遭受滅頂之災,更不想千年中山王室就這樣徹底滅亡,因此命令黑甲軍,不惜代價,護送自己的十幾個後代逃離中山國,盼望他們能夠逃過此劫。這樣五萬黑甲軍護送十幾位王子、公主分成十幾支分別逃離,開啟了長達數十年的逃亡。

燕國,大漢兩個超級帝國派出三十萬精銳,追擊黑甲軍數十年之久,才算結束,十年間,黑甲軍大部戰死,根據燕國與大漢的統計,黑甲軍總數五萬一千七百零四人,十年間,陣亡五萬一千六百零一人,在逃一百零三人,中山王之後,除七王子李辰外,其餘王子、公主全部被殺;燕國為了追擊中山王之後,十年間先後派兵十六萬,陣亡十一萬,大漢先後出兵十四萬,陣亡八萬,黑甲軍再一次向世人證明自己至強的戰鬥力。然而,十年後的今日,他們也不過是強龍之末,隻有百餘人存活,隻怕再難掀起什麼浪花了。可是,四大帝國對中山國皇室後人和黑甲軍的追殺還未結束,他們在整個大陸發布了通緝令,追查中山國七王子李辰以及黑甲軍的下落,有發現蹤跡者,賞金幣一千,有生擒者,賞金幣十萬。

王國覆滅前夕,中山王城,昔日,車水馬龍、摩肩接踵、十裏長街、華燈璀璨。然此刻隨著西晉、南吳、東漢、北燕四國超過二百萬大軍的到來而變得慌亂不堪,街上人丁稀少,悲情蔓延。中山國建立至今已經一千四百餘年,如今中山王自知難以抵抗,為了避免生靈塗炭,血染河山,他解散了各地駐軍,唯獨留下王國精銳,黑甲軍,命令黑甲軍五萬人護送王室七位王子,9位公主兵分十六路,分別向北、向東逃跑,開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逃亡,十年後的今天,黑甲軍隻剩一百零三名士兵,四名將軍,中山王國從此滅亡,而導致中山國滅亡的原因,就是中山這座延綿不過千裏的山脈。

多年來,中山國鐵器一直匱乏,軍中半數都無金屬兵器,中山王每年花費重金從鄰國購買鐵器,但這隻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徹底解決鐵器之慌,近年來,鐵器之慌蔓延,已然影響到了百姓的生產,軍隊的兵器更是缺少嚴重。三年前,中山靖王為了尋找新的鐵礦礦源,派出多支挖礦隊,遍布整個王國尋找稀缺的鐵礦,很快,在王城城南不足百裏中山之中,就找到了礦源,挖礦隊順藤摸瓜,沿著相連的群山一直挖下去,向東向西各自三百餘裏的山脈中,遍布鐵礦,隻是鐵礦埋藏較深,開采困難。

消息傳到中山王城後,中山靖王下令封鎖消息,又派遣一萬黑甲軍前去駐紮,立即組織挖礦隊一麵摸索礦源的規模,一麵開始挖礦,一年後,挖礦隊確定,此礦脈蘊含量之大超過他們所聽說的任何一座礦山,自東向西延綿六百裏,南北兩百多裏的範圍,竟然都是鐵礦,更為令人吃驚的是,中山山脈中部馬頭峰下,蘊含的竟然是精鐵礦,甚至可能在山脈中或者地下深處蘊藏有讓世人夢寐以求的鐵精、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