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京華煙雲(1 / 2)

近前下馬,將馬匹係在拴馬石上,又走幾步快踏上門前的石階時,門房裏才走出一個顫顫巍巍的老家人,李天成上前寒暄幾句,托他往府裏通報,卻被告之端午節正逢福王千歲的四十福壽,這段時間老爺、少爺天不亮就到王府當差,天黑後才能回來,正忙的不可開交。

李天成聽了微微一愣,不過倒也不覺遺憾,本想把信留下,但看門房又聾又啞,覺著不妥,便放了自己的一張名貼,說回頭再來拜訪。

重又轉到街上信馬閑逛了一會兒,忽然覺著肚子餓起來,一看太陽快近午時了,才想起自己早晨沒吃飯,一路徜徉、閑遊過來,時候過的竟這麼快。走一段路後看到一座酒樓,三開門臉、上下兩層,門前已停著不少車驕,通過門窗看到裏麵熱熱鬧鬧的,還有客人正陸陸續續的往裏走。

憑著在鎮上、縣裏吃館子的經驗,李天成知道這家酒樓既然生意興隆,味道就差不了,捏一把係在腰間的錢袋,就兜轉馬頭停在門前。早已望著的夥計立即迎上來,攏馬、扶蹬,接過馬韁牽到一旁的橫木上係好,又用馬鞍後自帶的草料喂上,李天成已由另外的知客引著釋釋然走到樓上落座。

跑堂的小二送上菜譜,掃一眼都是知其名不知其實,正躊躇著怕到大地方來露怯,旁邊一陣香味傳來,扭頭看鄰桌正把一盆新上的湯菜分碗,略微吸口氣,肚子裏咕嚕一響,口水出來了。

小二順李天成的目光看一掃,立即會意,殷勤的介紹那叫芙蓉女兒湯,驅寒、健脾胃,陽春時節喝著正好,先生一個人可要個小盆的,接著又推薦酒樓的招牌菜水晶繡球,李天成見小二殷勤便吩咐由他安排。

略坐片刻後兩樣涼菜和一壺黃酒擺了上來,又小飲半杯後,“芙蓉女兒湯”上來了。李天成放下筷子半俯身吸口香氣,端詳一下,乳白的清色湯水上漂著幾朵菜雕的牡丹,知是取清水芙蓉之意,再裏麵看樣子該是黃喉、牛肚、藕片、胡蘿卜、蓮子等物切勻了半沉半浮在湯水中,果真有女兒國的淡雅和姹紫嫣紅的火熱。

稱到碗裏用湯匙送進嘴裏慢慢品嚐,吞進肚裏時微一蹙眉,趕緊又喝一口,李天成不禁啞然失笑,原來這湯料芙蓉竟是用蘿卜做成,不過已經了各種配料的調配,隻有細品才有一點淡淡的味道,確實就不愧能驅寒、健脾胃、通氣。

一小會兒水晶繡球也上來了,青瓷盤用菜葉和少許紅絲襯底,裝了四個通體透明的丸子,每個丸子裏三個拇指粗細的對蝦,蝦已去皮,乳白色,頭須、爪牙和眼睛都還完整,相對卷曲著煞是形象,引得李天成再顧不上矜持開始大塊哚碩。

飯後出了酒樓,李天成騎在馬上仍覺意猶未盡,原地兜了兩圈決定去遊卞河。百十年前本朝最大的畫家張端依卞河兩岸景色畫出了《*上河圖》的絕品,描繪出一幅與《清城雅史》不同的市井眾生象,從此人、景皆以畫名。

遺憾的是畫作出世後不過十幾年便被收入皇宮大內,從此與世隔絕,好在先前已留下同代高手的摹本,後輩臨摹、托造更是不斷,兩年前李天成有緣一睹其中一幅高仿已是感歎不已。

一路暢遊未盡,掌燈時分李天成才尋著高大的城門樓子回到了悅來客店,見門口、院內來來往往的人群不斷,多是些長衫打扮,知是趕考的同年們到的差不離了,忙問門口知客的老板,華縣的秀才住哪裏。

李天成知道三位學兄沒有牲口,定是結伴而來,果然老板略一回想就答複三人都到了,合租了一間房子,問清所在就興衝衝的趕過去打招呼。

呼地一下推門而入,三人被嚇得一跳,都抬起頭來,老大徐茂功正盤腿坐在炕桌的燈下展開紙墨,老二西門士坐在炕沿上抱著一隻腳用針挑破上麵的血泡,被李天成嚇的一走手,鋼針往裏捅的深了些,頓一下痛的開始大呼小叫;老三程西山當屋的小凳上坐著,就一個瓦盆裏泡腳,一邊從木桶裏舀熱水往裏續。

李天成與三人同年而非同窗,縣學、府學考試時見過麵,平日裏也多聞學名,有過些交遊。這次趕考前李天成本想約他們結伴而行,也可以用自己的牲口幫他們馱些行李,但三人怕給他添拖累,婉言謝絕了。

片刻後三人收拾齊整,李天成年紀最小,客氣地一一見禮,然後坐下,說起自己早來一日,已在城內遊玩一天,也沒什麼有用的見聞。接著便邀三人到外麵吃酒,西門士首先跳起響應,說一路上風餐露宿光啃幹糧,最多弄碗熱湯,肚子裏的油水都被刮沒了,接著又問李天成去秀衣街見過當紅的陳大倌人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