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戰爭紀元(1 / 1)

公元2073年,致命性病毒席卷全球,超高的死亡率導致全球人口數量大減,人類無節製的發展致使氣候紊亂,世界各國在日益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生存壓力中不斷積累矛盾以及仇恨,利益衝突不斷升級最終陷入了持久而漫長的戰爭,而這場戰爭至今仍未結束...

此時的世界淡化了國別,劃分了六大陣營:華夏國與南亞聯盟組成了華夏聯盟;熊國統一東歐成立了斯拉夫聯盟;中東與西亞融合成為穆斯林聯盟;北美,東亞與澳洲組成了民 主聯盟;西歐與北歐統一成歐羅巴聯盟;印國則與部分海島國家組成了巴拉特聯盟;其它地區則在戰爭演變中,逐漸瓦解失去了自主權,徹底淪為六大陣營的資源地並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戰場。

在病毒爆發第一年,全球人口死亡率高達三分之一,各方勢力組成聯合科研隊在全世界尋找治療病毒的方式。最終印國科學家在拉美熱帶雨林裏發現了亞馬遜王蓮,並成功從其根莖汁液中提取到了抗病毒物質。但其從屬的巴拉特聯盟卻並不願將合成疫苗分享給全人類,而是暗地裏跟民 主聯盟達成了協議,用疫苗換取科技武器。由於生產疫苗隻有從拉美產的亞馬遜王蓮中提取才有效,所以巴拉特聯盟與民 主聯盟共同出兵占領了亞馬遜王蓮的所有產地,導致其它陣營隻有花費高昂代價與資源同其交換疫苗。

到病毒爆發的第二年,人們發現疫苗並不能治愈病毒,僅僅是將病毒壓製在體內,而且藥效僅能維持10個月。在此期間人類依舊沒有找到解決病毒的方法,好在病毒沒有發生變異和產生抗藥性。如此一來,除民 主聯盟和巴拉特聯盟以外的陣營就隻能不斷地從他們手中購買疫苗。

病毒爆發第三年,其它陣營的民生經濟終於支撐不住,各自體係內都發生了暴亂。在壓製各自內部暴亂的同時,四大陣營開始組成聯軍進攻拉美爭奪亞馬遜王蓮。此時的戰爭還僅局限於拉美沒有產生外溢,由於擔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會破壞亞馬遜王蓮的生長環境,各方勢力默契的將戰爭人為限製在輕武器對抗上。此戰持續了近兩年時間,拉美成了角鬥場,直接死亡人數近兩千萬。這場關乎生存權的戰役,史稱《疫苗戰爭》。麵對巨大傷亡和迫於生存對抗到底的聯軍,民 主聯盟與巴拉特聯盟不得不妥協,最終將亞馬遜王蓮的產地一分為六,六大勢力各自派兵鎮守才平息了這場戰爭。

然而和平僅維持了不到三年時間。公元2079年猶太商會在非洲發現了全新的放射性礦石,並成功將其轉化為能量晶體,同體積能量密度是石油的50萬倍,相當於雞蛋大小的能量晶體可供汽車行駛100萬公裏,該發現預示著科技發展將不再受到能源製約。猶太商會作為全球性民間組織,紮根於北美,利益與民 主聯盟深度綁定,由於其貿易體係帶來的便利,其他勢力並未排斥與其合作。能量晶體的發現立馬受到了民 主聯盟的保護,而他們一貫的作風便是武力占有。短短幾個月,民 主聯盟便將能量晶體結合進民生與軍事科技中。由於科技帶來的軍事實力攀升,逐漸打破了六大陣營的微妙平衡,利益衝突領域,民 主聯盟愈加強勢。

在少數陣營統治地球的紀元裏,隻有勢均力敵的聯合,沒有委屈求全的自保,實力衰弱意味著被其他勢力吞並,或徹底淪為資源輸出地。新的科技革命已然到來,落後意味著挨打,容不得其他勢力過多思考,對抗是唯一出路。戰車發動那一刻,人的生命就像槍裏的子彈,射出去打倒敵人也毀滅自己。

能源戰爭持續到第五年,民 主聯盟麵對五方聯軍即使有科技加持也無法對抗,僅一年時間便丟失了礦場所在陣地,但民 主聯盟並未就此放棄爭奪礦場。在戰爭持續的時間裏,麵對民 主聯盟的襲擾,五方聯軍共同開發能量礦場,挖掘儲備了大量礦石,科技應用也逐步縮小了差距。當民 主聯盟的科技優勢即將被追平的時候,五方聯軍從內部被分化瓦解了。民 主聯盟先是說服了歐羅巴聯盟倒戈相向,又挑唆巴拉特聯盟退出聯軍。與此同時民 主聯盟再次重啟了疫苗戰爭,巴拉特聯盟也由此倒向民 主聯盟和歐羅巴聯盟,至此六大聯盟徹底分化成兩大陣營。主戰場從拉美與非洲逐漸蔓延到世界各地,此刻,2085年,戰爭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