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列子‘記載的一個音樂故事!

相傳在二千年前春秋時代,晉國上大夫俞伯牙出使楚國後歸國複命,八月十五在江上突遇*,浪高水急,乃泊舟在龜山腳下。

稍後雨過天晴,月明星稀,俞伯牙心曠神怡,鼓琴詠誌。一曲未竟,琴弦自斷,“琴有誤,高人顧”,俞伯牙四下尋找,無意中遇到了正在采樵的鍾子期。

作為琴中高手的俞伯牙向來十分自負,他不相信深山曠野之中會有人聽得懂他的“陽春白雪”,不料鍾子期滔滔不絕,從琴史、琴理直到俞伯牙彈奏的琴曲無一不通,著實使俞伯牙吃驚不小。他沉思片刻,調好再撫琴,先是誌在高山。子期讚道:“美哉!巍巍乎誌在高山。”

伯牙又撫琴一首意在流水。子期又讚道:“美哉!蕩蕩乎意在流水。”

鍾子期的真才實學令人心折,而當俞伯牙得知鍾子期因耕樵奉孝而隱居山林,更覺仰慕不已。

一夕風雨,成就了“人逢知已,琴遇知音”的奇緣,兩人相見恨晚,便結為摯友,約定來年再會。

第二年,伯牙按期赴約,誰知子期不幸病故,見到的隻是山野小徑的一杯黃土。伯牙痛失知音,悲痛萬分,就在子期墓前彈奏一曲“高山流水”,然後割斷琴弦,摔碎琴身,決心終生不複撫琴。

玉笙拋殘,金徽零亂,俞伯牙斷琴謝知音的故事從此流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