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羅琛的調查筆記(1 / 2)

殺人犯費盡心思偽造出一個虛假的殺人動機,被捕後又主動將其推翻。

他的目的是什麼?

他真正的動機又是什麼?

警方請了醫生為他做了檢查,結果的確如其所言,他的心髒沒有任何問題。

調查似乎走進了一個死胡同,從現在所掌握的所有線索來看,他似乎沒有任何動機去殺人。

究竟是為什麼...

我回想起中學時期數學老師曾經對我們說過的一句話:

如果你怎麼都寫不出來一道題目,那麼一定有某些條件沒有用上。

思考良久,我終於在回憶中找到了一些並未調查清楚的細節。

在阿霞的供述中,她曾說過阿寧隻與周文一人有過較為親密的交往。似乎是因為他們倆對藝術方麵都有相近的偏好。

我曾經找過一次阿寧,就目前來看,她不過是一個性格孤僻,情緒不穩定的女孩。

初見時給我一種拒人千裏的感覺,可一提起有關藝術方麵的事情,她立馬就變得雙目有神起來。

我認為事情並非阿霞所說這麼簡單。

並不是她隻願意和周文交往,她隻是想找一個人陪她聊藝術。

周文或許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故意以她感興趣的話題找她聊天。

他試圖主動接近她。

為什麼要這麼做。

他們之間一定有著許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我認為周文的殺人動機就藏在這個女孩身上。

想要查清楚真相,那麼必須查清楚白佩寧。

哪怕時間再久遠,光陰的痕跡也不會被磨滅,隻會被塵封。

人的一切就藏在她的過往中。

因此,我踏上了這趟火車。

當它駛出隧道時,我將回到過去,回到阿寧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那個埋藏著一切真相的孤兒院。

那所孤兒院我早已有所耳聞。十幾年前,所有孤兒在某個年紀稍大的男孩帶領下發起動亂。全部從院中西牆某個破口逃出。而院長竟在暴亂後離奇窒息,死在辦公室裏。

此案一直到今天都沒有解開,凶手依然逍遙法外。

後來經過有關部門調查,這個所謂的孤兒院實際上是一家隱秘的童工所。

院長家裏開著一個很大的果園,在他的壓迫下,孩子們不得不成為他免費的勞動力。

不僅如此,這個院長也是個名副其實的人渣。

他喜怒無常,性情不好時便會虐待兒童來釋放自己的情緒。

慈善機構的捐款幾乎被他全部收入囊中,孩子們平時裏隻能吃一些餐館裏流出的殘羹剩飯。

據逃出來的孩子們說,他們隻有在動亂的前一天晚上喝到了新鮮的肉湯。

根據後來的跟蹤調查了解到,這個人甚至有著許多不可描述的變態性癖,很多未成年的女孩,甚至是男孩都未能逃離他的毒手...

不過好在孩子們最後都逃離了這裏。

從這麼一個可怕環境裏成長起來的阿寧,性格孤僻一點倒也正常。

如今這裏煥然一新,成為了一家真正的慈善機構,真正的孤兒院。

許多當年從這逃離的孩子,長大後紛紛主動捐款,共同創立了這家慈善孤兒院。

院長也是當年在那生活的的孩子。

還沒走進院門我就聽到了孩子們的嬉笑聲,順著聲源望去,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著互相打鬧。

時間久遠,這裏早已麵目全非,還能留著多少當年殘存的痕跡呢,多少是有的。

院長盛情款待了我,雖然知道他很年輕,但當我真正見到他時,免不了還是被他的樣貌驚到了。

他看上去沒過三十歲,年紀與周文相仿。

聯想起周文和白佩寧之間的秘密,難道說...不,很有可能,當年周文也是這裏的孩子之一。

當我問他是否聽說過周文這個名字時,他表現得一臉茫然,看樣子是完全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