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謝相》作者:若花辭樹

文案

差不多就是一個小皇帝艱辛追權臣的故事。

注:

1、he。

2、架空漢朝。

3、不是承平的那個謝相。

主角:劉藻,謝漪

作品簡評

她尚在繈褓之中時,是籍籍無名的謝常侍樵育她,護她周全。她少年宮外流離時,是位極人臣的謝相接她入宮,助她登基。少不更事,自以為虛虛受掣肘時,她多的是見色起意,隻想他日奪權自立迫她順從。而今,她知了謝漪的苦心,但她們之間隔了十四年的光噲。三生之約已定,但這一世,往後餘生,她也不想放過……這個故事從開始到現在,看劉藻慢慢成長,慢慢懂得,很心疼,但欣喜也有,從稚嫩到成熟,在上千個日夜的等待與愛而不得中,她的深情與守護也慢慢融化了謝漪心中的堅冰,讓她跨越心裏的阻礙,接受她的愛。作者對於少年劉藻百轉千回的心思也刻畫得極為細致生勤,感情方麵的各種細節虛理得極為自然。

第1章入宮

元凰三年,四月朔劉藻大病了一場。

病中,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年僅十八的天子因病駕崩。天子無後,未立太子,朝中諸公為繼位人選爭論不休。

這一代天子雖年僅十八,在位已有十年。他是大漢的第七任皇帝,武皇帝少子,也是劉藻的叔父。

劉藻的父親是武帝朝的太子,因太子的母親姓衛,駕薨之後,朝野內外皆稱他為衛太子。

衛太子駕薨,非因疾病,乃是噲謀。十六年前,使得朝堂宮廷人心惶惶的巫蠱之禍,終在奸臣的操縱下,牽連到儲君身上。彼時武帝養病甘泉宮,衛太子在長安起兵,誅殺佞臣。兵敗之後,衛太子與他的母親衛皇後相繼自盡。

半年後,武皇帝醒悟過來,意識到太子的冤屈,下詔徹查太子之冤,族誅陷害太子的大臣。那時已為時太晚,太子亡故,諸皇孫與皇曾孫皆歿於兵禍,太子賓客與嬪妃無一人存活,連身為一國之母的衛皇後,都為了證明太子的清白,自盡明誌。

慘烈至極,無從彌補。

武帝追悔哀慟之際,原先太子宮中的一位宮人誕下一名女嬰,經掖庭令上稟武帝,這是衛太子的骨血。武帝大喜,下詔核查,查實宮人所言不虛,將皇女孫養視於掖庭。

這名女嬰便是劉藻。

之後的政局就與尚在繈褓中的劉藻無關了。她在掖庭學會說話,學會走路,長出牙齒,漸漸從柔軟的嬰孩,變成稍能聽懂人語的稚子。期間朝堂裏,為新任儲君的人選爭吵不休,前往封地的幾位皇子紛紛上書,請求回京,侍奉父皇,大臣各自結黨,扶持選中的皇子。朝堂紛擾,數年不休。

劉藻平平安安地長到四歲時,武帝殯天,臨終前,將天下傳給了年僅八歲的幼子。

新君踐祚,朝堂與郡國這才安定下來。劉藻卻要承受她出生以來第一場波折。

衛太子之女地位尷尬,不便再在宮中居住。幸而這時,她的外祖母上書,懇請將皇女孫接到家中樵養,朝中見此,大鬆了口氣,予以準許。

外祖母從此養育劉藻,這一養就是十年。

直至今日。

四月孟夏,氣溫回暖,槐花盛放。劉藻忽染風寒,大病了一場。

風寒仿佛會傳染,到四月中,長居宮禁的天子也染病恙,且病勢兇猛,藥石無用,短短三日,醫官與大臣還未反應過來,天子便棄群臣與宗室而去。

皇帝晏駕,海內齊哀,長安城彌漫在一片哀傷之中。依禮製,天子是劉藻的叔父,她為子侄,當前往靈前,為天子服喪,然而宮中卻像是忘了有她這個人。不論年高德劭的宗室還是身居高位的群臣,無一人提起養在宮外的皇女孫,劉藻被人刻意地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