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幹了這杯酒,同在江湖走(1 / 1)

陳三爺退隱江湖前,江湖上無人能與之匹敵。

從民國十八年,到民國三十八年,整整二十年,他是當之無愧的江湖第一“凱鎏”。

何謂“凱鎏”,賭界有一句話:青鶴河邊走,富貴凱鎏生。青鶴,即賭場新手,傻麅子;凱鎏,即賭場老手,狡猾老千。

“大流馬”去世時留下一本書:《彈指鵝幻》。鵝幻,是黑話,就是變戲法的意思,西洋叫魔術。

當年馬二爺創立“大流雜技團”,名揚四海,乃大清國最著名的雜技團,多次赴東南亞、歐美等地演出,長辮子甩在背後,真功夫卻在手上,人們送馬二爺一個綽號——大流馬。

“大流馬”的關門弟子就是陳三,本希望陳三能將這套國術發揚光大,因為這小子排麵極好,瘦高挑兒,雙眸深邃,鼻梁筆直,有棱有角,深得男女觀眾之喜愛,若好好發展,必將前途無量。

不料陳三卻改了路子,金盆洗手,脫離了雜技團。

再次露麵,已是十年後,昔日的陳三已變成大名鼎鼎的陳三爺。

十年風霜,他已二十六歲,在那個信息極不發達的時代,隨便換個地方就可以改頭換麵、重新生活。

他從江淮來到山東,沒人知道他的底細,隻知道他在山東曹縣靠賭錢,一戰成名。

曹縣曆來有賭場,江湖參賭之人,試手練手,多聚於此。

清末鬧義和團時,袁世凱來此地安撫團民,一夜之間就抓了二百多個賭徒,袁大人倒不是借機替朝廷緝賭,而是缺乏運籌大事之資本,就這樣拔出蘿卜帶出泥,二百多個賭徒一下供出幕後幾十個老板,老板們紛紛登門求饒,掏出大把銀子消災。

老袁收了巨額銀票,大手一揮:既往不咎!

陳三爺在曹縣第一次“推牌九”,就用了“鵝幻”手法,三國時期左慈給曹操變出一隻大鱸魚,就是用的這種手法,陳三爺隨便抖了個技法,一響二宮,滿缽盈,對方不服,配出個“至尊寶”,卻在“文子”上栽了跟頭。

一天一夜,陳三贏了五十塊大洋,外加一塊玉扳指。

中午回到家,喝了一碗羊雜湯,恢複元氣,下午昏昏睡去。

晚上,他拿起從書局裏買來的書仔細閱讀起來,遇到不認識的字,便查《康熙字典》。

他渴望讀書,年少時家境貧寒,跟著師父走南闖北,學了一肚子陰謀詭計,卻沒有真才實學,他羨慕那些文化人,無論傳統派還是革新派,講起話來都一套一套的,口若懸河,深不可測,他骨子裏想做個文人,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陳三爺在曹縣賭場嶄露頭角,聲名鵲起,很快引起城北馬家崗土匪的高度注意。

土匪們怒不可遏:一個外來戶,在自家地盤上賺得盆滿缽滿,這還了得?辦他!

陳三爺是何等人物,八歲跟著“大流馬”闖天下,什麼刀光劍影、陰謀詭計沒見過,當幾個綁匪將砍刀架在他脖子上時,他微微一笑:“你們可想好了,都是鄉裏鄉親,抬頭不見低頭見,萬一綁錯了人,以後可不好辦!”

土匪怒道:“誰跟你鄉裏鄉親啊?你都這個揍性了,還耍嘴皮子呢?今晚就把你燉了,信嗎?”

子夜時分,院子裏架起一口八飲大鍋,熊熊烈火,熱水沸騰。

土匪們在陳三家裏翻箱倒櫃也沒找到一顆大洋,陳三的嘴又嚴,始終不吐口,土匪們惱羞成怒,揚言要把他燉了。

千鈞一發之際,縣警察局局長帶著一隊人轟轟走進院子,槍管挑了挑大蓋帽,目視眾人。

土匪頭子叫“七和尚”,七和尚趕忙上前打招呼:“大哥?你怎麼來了?”

局長清了清嗓子,笑道:“陳三兄弟是自己人,以後招子都放亮點,別難為自家兄弟!”

土匪們恍然大悟,陳三早就越級獻殷勤了,怪不得剛才那麼鎮定,不用說,那些贏來的大洋早給了局長了,這小子有一手好手藝,這是個細水長流的活兒,局長又多了一條生財之道。

七和尚偷雞不成蝕把米,當晚大擺筵席,款待陳三,一分錢沒劫到,還搭了一頓飯,心裏那個氣啊,但表麵上卻異常豪爽:“陳三兄弟,今後咱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幹了這杯酒,同在江湖走!”

陳三爺是不屑於和這群敗類為伍的,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隻得點頭稱是,與之觥籌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