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打出生起就自帶仙氣。在他出生前,他的母親夢見太白金星鑽入了懷裏。於是給他取名叫李白,字太白。
雖說這事聽起來有點玄幻,但從後來李白一生尋仙問道、排位升級之旅來看,也的確應驗了這仙人之姿。
李白出生後天資,便開始顯現,五歲便能通“六甲”,諸子百家佛經道書全部過目成通。別人家孩子玩泥巴,打群架的時候,他已經懂得不少天文地理,曆史知識。本以為他要按照劇本的安排,踏上學霸的養成之路,這時李白身上的這股仙氣又冒了出來。他沒有去念私塾,反而天天去戴天山上的道觀玩。
白雲嫋嫋,青青悠悠。隻見仙氣氤氳的白霧中,一個小屁孩翹著二郎腿,和一群鶴發童顏的素袍道士,唾沫橫飛的談論金道。他引經據典,字字有理。還時不時夾雜著自己的感悟。道士們都在心裏感歎:“嘖,這小孩子肚子裏有點東西。”
過了不久,李白寫了首《反戴天山道士不遇》。
野竹分清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山上的景色美極了。野竹風開雲霧穿入青天。
山上的景色美極了。野竹分開與霧穿入青天,飛泉掛在碧綠山峰,我來找你們侃大山了,可是人都跑哪裏去了?唉,真煩。
日複一日,在道觀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李白對成為仙人愈發向往了。
幾年後,李白覺得自己升級了,便離開了戴天山,到了岷山。
據記載,岷山“蓮峰接岫,重疊險祖,不平詳遠近。青城、天彭之所環繞”,是修仙的好去處。
他在這裏結識了一位號“東岩子”的隱者,隨後,二人一起隱居於岷山。李白在此隱居期間養了許多鳥,當起了動物飼養員。
養得久了,隻聽李白一聲呼喚,重鳥便從遠方各處飛落階前,有的甚至在李白手裏啄食古粒,毫無懼色。這事不知怎的傳了出去,大家都稱作奇聞,最後棉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李白喚鳥喂食。
刺史到了一看,驚得直拍巴掌:“你小子會法術!你是仙人?”
李白也很懵,心裏納悶:我不過喂了幾年鳥,就成仙了?
刺史迎上去, 激動的握住李白的手,推薦他去參加道科的考試。
李白猶豫了一下。萬一這法術是因為鳥跟自己熟了,到時候換批鳥再不靈,那多丟人啊,於是他拒絕了刺史,刺史很失落。
雖說沒練出什麼正統仙術,但起碼能證明自己有點仙人的意思了。
作為一個求仙之人,李白做過一番深入的調查與研究。你看那些得道成仙的人的共同點:不僅有胡子和長發,還瀟灑如劍客,比如尊上能禦劍飛行,多帥。
李白一琢磨,自己胡子和頭發都有了,就是缺劍術。這有何難?於是他大手一揮,練劍!
之後,李白找到了大唐第一劍客人稱“劍聖”的裴旻。
當李白登門時 ,裴旻正在院中習劍。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慢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
習畢,裴旻背手而立:“為何學劍?”
李白手握龍泉劍,含首道:“為俠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