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花鳥詩月(下)(1 / 2)

“稟皇後娘娘,仁蔚宮傳來消息,昨夜新王妃在王爺書房徹夜伴讀。”

聽到宮婢傳來的消息,皇後娘娘心情大好:這個徐以安,還真是乖巧聽話,看來皇孫有望。

此時皇上又差掌事太監傳來口諭:為節儉以養德,今年皇上壽宴與中秋慶典合辦,隻召皇子們家宴,請皇後娘娘一並主持。

皇上有意彰顯勤儉之德,皇後自然也要投其所好,於是吩咐人將皇帝旨意傳達到各皇子宮中,又加了一個皇後懿旨:壽禮在於心意,不必鋪張。

看時間皇上已經退朝,瑞天成也應該回自己宮裏了,皇後便決定今天去仁蔚宮用午膳,一來是與天成商量下壽禮,二來也是昨天鼓勵徐以安有了效果,今天也得給自己那個木訥兒子再說說:皇孫!這是如今立儲的關鍵了。

就在轎攆行了一段快到仁蔚宮時,皇後遠遠瞥見一個青衣男子的身影從仁蔚宮門前匆匆閃過,似往禦書閣方向走去了。

“那是誰?快給我跟過去看看!”皇後立馬差了身邊的貼身宮女紅梅小跑著跟了過去,過了一會,皇後轎攆行至仁蔚宮門口了,紅梅跑來回報:“稟皇後娘娘,看清了,那人正是扮了男裝的新王妃,往禦書閣去呢。”

“怎麼,昨夜書房伴讀,發現自己知之甚少,今日就要去惡補了麼。這些嬋國女子,也該知道知道我們瑞國才是治學大邦!”皇後輕蔑的笑言著,“不管她了,繼續進仁蔚宮吧。”

可抬轎太監們剛把轎杆撐過肩頭,皇後眉梢輕輕擰出了一絲皺紋,突然又說道:“等等!”

示意太監們放下轎輦,皇後走下來說,“紅梅,你跟我來!”,便帶著紅梅向禦書閣行去。

皇後此時,是想起來皇上曾經叮囑過的,要盯緊這些嬋國女子,不想再有當年桓妃的事發生。

以安在書閣中四處轉了轉,才在一架書前停了下來,這一架書左側均是花鳥雜記,右側則是曆代詩詞佳作,架前還專門設了書桌、筆墨和詩板,可在此繪畫或者題詩,這一處還專門立牌,題名為“花鳥詩月”。

以安取下花鳥篇中的首冊,再次查看卷首的《鳳舞丹陽圖》,昨日實在匆忙,經緯數術又久也不用,昨夜又拿出裘妃賜的金絲枕頭溫習了一番,匆忙繪製了一幅鴛鴦圖,將齊金鐵礦一事的密語嵌入了其中,想著今日放入花鳥篇中,便能將消息傳給裘妃。

以安正欲從懷中掏出鴛鴦圖,突然聽到門外似有異響,想是此時有人來了,回想了自己並無暴露之處,以安默默合上花鳥篇首卷放回架上,又拿了旁邊的詩集坐回桌前。

門外正是皇後,門口值守太監看到皇後娘娘造訪大為意外,撲通一聲跪地剛要大聲請安,隻吐出一個字便被紅梅捂了嘴。皇後在紅梅的攙扶下悄悄入門,四下觀望尋找以安,終看到她伏在桌前,似在寫著什麼。

皇後衣著配飾沉重,便眼神示意紅梅讓她上前查看,隻見紅梅踮起腳跟緩緩向以安靠近,隔著書架從她背後望得見筆杆了便不敢再靠近,直到看清徐以安正在桌上的詩牌上題詩,便扭頭看向皇後,搖了搖頭。

皇後娘娘示意太監去通報,徐以安見是皇後,假意惶恐,立刻過來拜禮。

“天天來這,真是好學啊!”皇後冷冷道,也沒讓以安起身,說著就大步走向花鳥詩月的桌前,拿起以安剛剛寫的詩板,隻見上麵共有四句,前兩句筆墨已幹,文字儒雅,詩為:

金秋異域逢佳節,客子何人不望天。後兩句筆墨未幹,字體纖細秀雅,為:落日餘暉方散盡,鄉情早把月撐圓。

皇後也曾聽聞禦書閣有此類詩文遊戲,會有人將詩的前兩句題在詩板上,待後人來填,而最樂於此道的便是三皇子瑞天賦了,這些年皇後總想抓到他的把柄,這瑞天賦的詩文她可是讀過太多,看到這前兩句的字跡,一眼便知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