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熱火朝天 嶄新時代幹勁高(1 / 3)

石萬隆隻得將原來的私塾間隔成幾間,再將西廂房騰出來,一家老小搭配開居住,顯得比較擠巴。原先石昌源的老宅因為當年經過一次戰火,現在已經坍塌了,成了一片廢墟,無法居住了。

因為張福臨曾經在石萬興家打過工,屬於苦大仇深的被剝削者。同時,其女兒張瑞芳招贅結婚和家裏人一起住在當年石萬興資助張福臨蓋的三間土房裏,顯得很擁擠。於是,張瑞芳作為獨立門戶從石萬興家分得了一處靠街房屋,自是非常高興,千恩萬謝地感謝住村工作組,感謝村農會!做夢都沒想到,原來窮困之極的她竟然一下子翻了身,現在什麼都有了!所以她處處積極帶頭響應號召,雖然已有身孕顯出了肚子,但村裏有事她總是跑在前麵搶著幹,熱情飽滿的到村農會找活幹,做村農會的馬前卒。

她積極參加公共事務,積極宣傳政策,帶頭參入批鬥大會等,事事爭先,深受住村工作組和村農會的賞識,很快便被吸收到村農會裏來,成為了村土改運動積極分子,被村農會和上級作為婦女幹部進行重點培養。她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白天和村農會一起忙碌指導互助組的生產情況,還得忙活著自家坡裏的活。晚上上民校識字學文化。忙的簡直一個人分成好幾個用。人逢喜事精神爽,她走路總是風風火火,嘴裏還不停地念叨著晚上學的課文:“讀書好,讀書好,讀書不問遲和早;讀書好,讀書好,人不讀書見識少;讀書好,讀書好,讀書不問老和小;讀書好,讀書好,人不讀書見識少……”

看到女兒做事非常大膽潑辣,積極肯幹,事事領先,張福臨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可有一點讓張福臨感歎覺很不舒服,那就是不講情麵,特別是不顧老爹的勸告,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石萬興毫不留情,掃地出門。為此,張福臨很是不安,在後麵老是嘮叨:“在外麵做事要摸著良心,不要忘本,石萬興對咱有過恩情,千萬別做對不起人家的事!”

每當這時,張瑞芳都會反唇相譏:“你還好意思說,你給地主富農當長工,認賊為父,虧你做的出。就給你那麼點施舍,還是拿著你應該得的,就感恩成那個樣子,老腦筋一個!”

“你不要這樣不近人情,做人要公道,心裏要有數。人心都是肉長的, 人家不像石萬隆那樣一肚子壞心眼子,人家是一片好心,咱得分得清!”張福臨生氣地說著,張瑞芳厭煩地離開不聽。

張瑞芳找的丈夫是前幾年跟著母親逃荒要飯來到石家屯的,叫付廣義。也算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是一私塾先生,付廣義從小跟著父親學習,也是讀過書的。後父親突然去世,家中沒了頂梁柱,家庭頓顯貧困。當時付廣義還小,母親又是小腳家庭婦女,很快家庭就無以為繼了。

這年,付廣義的家鄉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坡裏莊稼顆粒無收,家中斷炊,無仗之法,隻好和母親出來逃荒要飯找條生路。當時母子二人瘦的皮包骨頭,老母親又身患重病,已經走不動了,癱倒在石家屯的南圍子門口。看到老母親氣若遊絲,付廣義一臉驚慌,真的走投無路了。石萬興看到母子二人可憐,就讓其在自家場院屋裏居住下來,幫著醫治疾病。兩人就這樣在石萬興的幫助下,落腳在石家屯了,也算了有個“家”。常言道:要飯還得有個柱棍的地方呢,母親被安頓在“家”裏,付廣義出去奔波討飯,石萬興也不時地接濟他們,付廣義母子算是渡過了難關。後來付廣義母親身體好轉,兒子也漸漸長大,就不出去要飯了,在石萬興家幹點零活,掙口飯吃。

新中國成立後,付廣義白天幹活,晚上就去上民校。由於有原來在家時的功底,付廣義進步最快,在夜校裏有時當輔教,就是老師有事忙的時候,他就替老師教課。當時農村文盲多,上民校的人大小高矮參差不齊,也不分班級,一齊來上,付廣義成了大家心目中有學問的人,一時人們都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