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靈隱宗(1 / 3)

入秋之節,萬葉落秋聲,絲絲清秋之氣不覺間就已充斥了蜀漢帝國的每一個角落,在蜀漢帝國四郡之一的玄武郡極北之地,(東方是青龍郡,南方是朱雀郡,西方是白虎郡,北方是玄武郡)有一座方圓千多裏高萬仞的山脈,整座山脈山勢清奇,根根險峰直插天際,深澗險嶺隨處可見,山間更是常年雲霧籠罩,讓人不能一窺其真容,一般人更是難上其山之腰,這正是在修真界都覺得很神秘的一處地方,秋華山。

相傳,在這秋華山深處有一處極為神秘的地方——寒天碧泉。

據傳聞,此眼碧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或百年又或是千年不等,總之是神秘難測,蹤跡杳然,至今都還從未有人可以清楚的知道這眼碧泉的來曆。

不過據記載,此眼泉水具有洗筋伐髓之效,如是那丹士在煉製丹藥時加入此泉水,更是能夠讓丹藥直接提升好幾個品質,不可謂說不珍貴,所以時不時的會有一些修真者來到秋華山,以望能尋得這眼神秘的碧泉,不過‘寒天碧泉’從上一次出現至今,已經有一千兩百多年了,許多人都是高興而至,失落而歸,所以人們漸漸的把它當成了一種傳說,這自是不必多提!

深山之處多修真,自古已然。

靈隱宗的山門就座落在這方圓七百多裏高萬仞(仞:就是指一個人伸開手臂的長度。)的秋華山山頂之上,俊俏的山頂直直插入雲霄,眨眼一看,青煙繚繞,雲霧翻騰,讓人分不清個所以然。。。

秋華山,遙遙看上去仿佛高不可攀,給人一種神秘不可觸摸的感覺,主峰旁的幾座山峰雖無主峰氣勢磅礴,但也稱的上是奇山峻嶺,其中不乏天險深澗,珍禽猛獸更是隨處可見。

近觀靈隱宗,兩顆高十丈、寬丈餘的柏鬆樹如兩門神般矗立在正門左右,平添了一股威嚴古樸的氣勢,青綠色的針形葉子正顯示著這兩顆巨樹旺盛地生命力。

丈餘高的青石牆在兩顆古鬆的襯托下就顯得矮上了太多,不過足有人巴掌寬厚的牆麵看上去倒也算結實,細細觀之,會發現牆麵上有許多的青蘚蕨正死皮賴臉寄生在牆體上,深怕一不小心掉落下來似的。

彎簷開闊的門*方一個古木色的木匾之上赫然題著‘靈隱宗’三個大字,就算隻觀門外之景,卻也足也讓人一番感歎:好一幅庭閣深院、世外桃源的摸樣!

整個靈隱宗,共有分為三個院落,穿過門庭,沿著一條不算太寬的青石小道往裏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前院,整個前院並不算大,雖有百丈方圓大小,但是相對於方圓千裏的秋華山來說的確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前院裏隨處可見一棵棵的古鬆樹,錯落交織,或大或小;院庭中央,有一方不大的水池,水池中立有一方青石屏風,屏風頂上也不知從哪來的水流,正沿著青石的輪廓愜意的滴落,汨汨清泉直滴入水池之中,濺起朵朵浪花,池中幾片比人巴掌大上許多的碧綠色蓮藕葉子,正有氣無力的趴在那假山下麵,任由那水珠打在荷葉上。

縷縷陽光透過頭頂那層薄薄的雲霧射了下來,荷葉上的小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晶瑩剔透,猶如那夜裏的顆顆夜明珠般閃著耀眼的光芒,讓人不敢直視其光芒。

沿著青石小道走過水池,再迂回穿過一排排海碗般粗細的鬆柏樹,大約半柱香的時間便能見到中院了,中院看上去倒沒有了前院那般林木林立,水榭亭台,整個中院中隻有一排排古樸的房屋,青瓦鋪頂,古木為簷,各個房子的四角各有一頭鎮壓風水氣運的麒麟石像,整個中院讓人看上去讓人覺得古樸而凝重卻又不失氣度,中院則是靈隱宗的議事之地和接待賓客之所;最後麵則是後院了,後院也是三院之中最大的一個院落,這裏主要是一些住所和煉丹房、煉器房以及存放東西的地方。

但凡修真宗派都會有在山門周圍設立一個大型的護山陣法,靈隱宗當然也不例外。

‘乾坤離坎大陣’正是經曆代菁華人物不斷完善改進後的一個護山大陣,據說此陣足以媲美仙陣之威力,不但防禦力驚人且此陣所生之幻陣更是絕倫無比,若此陣全力發動,就算是合體期的修真者也未必能夠輕易出其左右,這也足也顯出此陣之威勢,確有不凡之處。

如今,在靈隱宗中院的議事廳裏,正坐著六個人,坐於上首的是一個看上去五十多歲的老頭道士,五縷柳絮直直漂下尺許長,但卻神采奕奕,麵色瑩潤,一雙眼睛猶如那燃著火焰般炯炯有神,老頭道士身穿一件黑白相間的道袍,不知是什麼材質做成的,非絲非綢;此袍前胸秀有一朵朵如真如幻的青雲,兩袖上則是用千金絲各秀了一隻黑嘴紅頂的仙鶴,眨眼一看那兩雙鶴眼栩栩如生仿佛要活過來似的,道袍上隱約還能看到絲絲紫氣繚繞,寶光隱現,這件道袍在修真界也算的上是大有名堂的,名曰:‘鶴雲紗’,如將這件鶴雲紗放在修真界,也不知道會引起多少人士的窺視。

這老頭正是靈隱宗這代的掌門風塵道人,已然達到了合體後期頂峰的大高手,離那渡劫也隻是時間問題。(這裏說一下修真界境界的劃分,一共分為八個階段:築基期,金丹期,元嬰期,出竅期,分神期,合體期,渡劫期,大乘期(也叫飛升期)

話說這靈隱宗眾人皆醉心於修煉,常年隱匿不出,門下弟子幾乎很少下山走動,所以在修真界除了一些大門派外,很少有人知道靈隱宗的存在,長此以往,曾經名動一時的靈隱宗卻是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如今門下弟子也就百十來號,用青黃不接來形容如今的靈隱宗,卻也不為過。

風塵輕輕咳嗽了一聲,慢悠悠地用手擺弄了下嘴角那已經變成銀白色的柳絮,才一臉正經的開口道:“五十年一次的收徒時間又到了,不知這次哪位師弟願意下山走上一趟呢?”

風塵一語,頓時驚煞眾人,一個個噤若寒蟬,生怕自己就成了那眾矢之的,冒尖的石頭被磨平的最快這句話用在此時卻是再貼切不過了。

眾人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議事廳裏頓時顯得特別的安靜,一個個都像是正在進行著某種可以理解的事情,有的望著頭頂幽幽屋頂,好像正在研究石板上的某個紋路和另一個紋路有什麼區別;有的卻是盯著自己的道袍眼睛都不眨一下,仿佛在想今天這件道袍是不是該配上個什麼玉佩什麼的會更好看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