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後,禹陵城南百數十裏的山嶺上空浮現一團氤氳彩霞,片刻,彩霞消散,隨之化作兩團光球,倏然從千丈高空落下,光暈散盡,顯現出兩個老者,其中一個人衣衫襤褸,袒胸露乳,體態佝僂微胖,頭發稀鬆,雖然不體麵,但也幹淨精神,隻見他右手搖著一把分叉的蒲扇,左手抓著一個葫蘆酒壺,對著身後一身青衣的高個老者嗬嗬笑道:“一會完事之後,去那邊城裏打兩斤好酒吃吃,老道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嚐到人間美味了”
高個老者神情穆然,望著遠處城郭裏樓宇重重,輕道:“一重人間,一重仙界,雖不同,卻也處處同”說罷,手掌中憑空出現一個三寸玉盒,散發出五彩霞光。望著玉盒道:“臨來前,小姐讓我為你找個幹淨的寄體,也罷,我就多瞅瞅多看看,定不辜負三小姐囑托”
一高一矮兩老者前後相隨,行走在山林之間,矮個老者一邊喝酒一邊吟唱,十分灑脫,兩人來到一塊大石頭前,兩人便停下腳步,駐足觀看,石頭通體烏黑,高三丈,圍三丈。矮個老者笑著問道:“幹淨否?”
高個老者打量著眼前的石頭道:“這方頑石倒也奇特,在此數萬年,已經有了靈蘊滋生,可終究是一塊石頭”
兩人也不多停留,繼續沿著山路向山下走去,山腳下有一些零星的村落,一個老農在地裏耕作,操作著犁把,催趕水牛,兩人來到老農身邊幾步遠的田埂上。
矮個老者道:“此人善良勤勞,可以種靈”。
高個老者搖頭道:“陽壽無幾,不可種靈”。
兩人飄然離開。老農下意識的環顧四周,四周空空如也,然後又催趕水牛去了。
通往禹陵城南門的官道,由於剛剛下過雨,顯得有些泥濘,道路上不時經過有一些行人,馬隊,商隊。特別是馬隊經過的時候,馬鈴鐺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流蕩在官道上,清脆而悠長,這些馬隊多半是禹陵城的官方衛隊,所以顯得高調,馬鈴鐺更顯示出警示的作用和他們特殊的身份。而商隊就剛好相反,低調謙卑了許多,畢竟他們隻想安穩的賺錢,杜絕在運輸工具上過度裝飾,尤其是不能發出聲響,甚至連馬匹的響鼻都會讓他們心煩意亂。而步行的人則愜意得多,或挑或背,有的步履輕快,有的步伐慵懶,也不知道誰在今日的營生裏賺到了他們滿意的收入。
“讓開……讓開……”
從官道的後方傳來了喝斥聲,繼而又是一片密集的鈴鐺聲音,急促的鈴鐺聲,嚇得路人紛紛避讓。
兩老者停下腳步,轉身望去,隻見一輛馬車衝在一支馬隊最前麵,馬車由三匹馬牽引,十二蹄翻飛,泥漿四濺,所過之處,麵目全非。馬車上下劇烈顛簸,看起來就要散架了。而馬車上的少年全然不顧,右手握著韁繩,左手揮舞馬鞭狠狠抽打在馬兒身上。
矮個老者道:“此子年方十二歲,血氣方剛,勇敢而無畏,幹淨否!”
高個老者道:“才十二歲,就如此囂張跋扈,何來無畏,這是無禮”
矮個老者沒有說話,呷了一口酒,向前走去。高個老者跟隨其後,詭異的是,不見兩人抬腿,幾個呼吸,就來到了幾十裏遠的城門口,禹陵城極大,四方布局,東西向百裏長,南北向也是百裏長,站在城頭,一眼望不到頭,由於禹陵城裏人口近千萬之眾,進出往來人流巨大,四邊城牆布置各有五個城門,中間為主門,兩邊等距離各有兩個小城門。
城南主門巍峨雄偉,足有二十餘丈高,寬也有七八丈,門口外是一個青石鋪就的廣場,此時,雖近下午酉時,依然十分熱鬧,攤位眾多,攤主都在高聲吆喝叫賣,有賣鞋帽衣褲的,有菜販子,有賣雜貨農具的,自然少不了各種小吃攤,各式各樣,應有盡有。
“好生熱鬧,這不比仙界強百倍?”矮個老者笑道
“你發現沒有,他們的攤櫃都安裝了木輪,不知是個什麼道理”高個老者疑道。
“這都不知道?每天打開城門的時候,有輪子的推得更快,可以搶到最好的位置”矮個老者回答。
“有道理,是我見識淺薄了”高個老者恍然大悟。
矮個老者環顧四周,哈哈笑道:“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無論人間還是仙界,眾神法相,利字當先,故聖人有雲,因利而立”
兩人來到城門口處,站著許多統一製服的城門守衛,他們神色輕鬆,對於進出的行人,幾乎不盤問,而車馬也隻是看看文書,不會加以阻攔,軍民相處融洽。
“窺一斑,而知全貌,這漢國地界已經有二百餘年沒有戰事了,承平日久,政通人和,劉家後人比先人強啊”高個老者點頭說道。
“我看未必”矮個老者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