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誌(1 / 3)

永曆三十三年:清康熙十八年:西元1679年

年初,清福建總督姚啟聖再次厲行禁海遷界令。北從福州、南到詔安的沿海都設立要塞,並且蓋圍牆當作界線。

再設[修來館],對明鄭營壘的降伏者,不論職位大小,俱“依照品級升降補用”,“恣其所求”。高爵華轂、袍帽金幣,焜耀於道,多縱反間。

在福建造大戰船400隻,往江浙調來巨艦200艘,增兵員2萬。(注1)

姚啟聖的一係列行動,使得明鄭的商業活動大受打擊,無法再透過賄賂清將進行交易,鄭軍糧餉短缺,兵無鬥誌,徐戰徐退。

延平郡王鄭經為了維持對抗清廷的戰爭,對民眾橫征暴斂。金廈兩島居民賦役日重,怨聲四起。

三月,劉國軒為減輕百姓負擔,自請停俸,並為其轄下士兵助餉三個月,吳淑、何佑、江勝、林升等將領亦循其例。

果堂寨

明鄭征北將軍、武平伯劉國軒身披鎖子甲,右手反握戚家刀。立於果堂寨前,遙望江東橋,眉頭輕皺。在他身後,吳淑、何佑、江勝、林升等將領同樣表情嚴肅,默然無語。

昨天,剛剛趕到江東橋的姚啟聖認為果堂寨緊挨江東橋,發兵據守。被欲撲果堂寨一帶建立防線的劉國軒部偵騎得知,劉國軒令吳淑連夜搶占果堂寨,自己領軍三千隨後。

吳淑部剛進果堂寨,清軍兵至,激戰半夜,劉國軒率軍趕到,前後夾攻,清軍大敗,隻少數清軍逃脫。

劉國軒令人連夜打掃戰場,建立防線。又命何佑部前去燒毀江東橋,以防清軍過江。天光不久,何佑完成燒橋任務歸來,被劉國軒拉來查看防務。

何佑手指江東橋道:“將軍,我軍雖占果堂寨,但缺糧少餉,不能久守,還是退回海澄吧。”

劉國軒沉聲道:“去年八月,吳三桂病死,清軍大軍雲集,連克湖、廣、雲、貴。至此三藩元氣大傷,隻能防守。我軍七府俱失,處境越發艱難。但此地卻不能不守,果堂寨在我手,則海澄,金廈兩島才能暫保無虞。反之,我軍在大陸幾無落錐之地,隻能退縮東寧。這樣一來,世藩領軍渡海西征六年,前功盡棄。世潘的怒火,誰來承擔?”

劉國軒雙眼掃過,見幾人都不吭聲,心火暗起,厲聲道:“請諸將務必以大局為重,隨我死守果堂寨。誰要是後退一步,哼,就算我認得他,我的刀認不得他。”

眼見大將軍發威,吳淑、何佑、江勝、林升四人麵色慘白,忙齊道:“請將軍放心,末將誓死守衛。決不會讓清兵再進一步。”

劉國軒這才臉色稍霽,又道:“糧草器械,已命海澄守將蘇侃三日內湊齊送到,爾等不必擔心。”

這時,有親兵從寨中出來,喊道:“將軍,延平王剛令人送過來的急件。”

劉國軒接過急件閱畢,臉舒眉展,大聲喊好。吳淑等人都臉露好奇之色。

劉國軒道:“世藩說,從日本購買的三萬石糧食已運抵廈門,現糧餉不缺,自請停俸的陳條也已發還。望我等安心作戰,再立新功,毋有它意。”

隨手將信件交給吳淑等人觀看,幾人俱都喜上眉梢。隻有江勝不動聲色,小聲問道:“西征六年,國庫早已空虛,哪來的錢買糧發餉?”

劉國軒道:“上個月在海澄時,本將軍曾聽聞大公子鄭欽舍(注2)不知從哪找來一本什麼《天工開物》(注3)改良了製糖和曬鹽方法,產出大量優質雪糖、精鹽,運往日本出售,得銀5-6萬(注4)。想來就是用這筆錢買的糧食。”

林升降鄭軍不久,卻也聽過大公子的緒多傳聞。問道:“聽說大公子出生時海上各種魚群集結,遊往東寧,有群魚朝覲龍王之像。但也有人傳言昭娘假裝懷孕,其實將某李姓屠夫的兒子抱來養育,可有此事?”

何佑打仗平平,卻對這種王室秘聞最是上心,聽得此言,嘻嘻笑道:“大公子出生之日的海上異像,卻是何某親眼所見,那時何某正護送難民前去東寧,船至中途,海中魚群沉浮,成千上萬。在船上看去,魚群聚集猶如一條黑河,由北向南,順流而下。船上眾多百姓紛紛叩頭遙拜,說是龍王出世。到得東寧後,才知道大公子出生了。有好事者把海上異像和大公子出生這兩件事結合在一起。說大公子乃是龍王轉世,將來必定一統四海,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