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開篇,天下大亂(1 / 1)

姓名:劉邦

曾用名:劉季(排行老三,也叫劉老三)

性別:男

民族:漢

身份:漢高祖

生卒:公元前256(或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

最喜歡的顏色:紅色(炎漢)

關於他的故事,不得不提一下當時的背景。

公元前210年,在中國曆史長河之中發生了一件空前絕後的大事。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駕崩於第六次東巡的路上。

嬴政死後,他身邊的中車府令趙高,聯合丞相李斯,一同篡改始皇帝遺詔。將大秦帝國的順位繼承人公子扶蘇賜死,並且擁立了昏庸無能的公子胡亥,史稱:秦二世。

然而,僅僅在始皇帝死去的第二年,公元前209年,中國曆史上又發生了另一重大的曆史性事件。

在大澤鄉,因為在押送傜役去漁陽服兵役的路上,突然天降大雨,導致耽誤了進程,於是他們喊出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秦朝時期的法律規定,傜役如果延期遲到,那就要被砍頭。陳勝吳廣二人作為領頭押送的人員,麵對大雨來臨導致延期的情況,所以對著他們手下的兄弟們說“等死,死國可乎?”

大概意思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反正橫豎都是死,那我們為什麼不作為一個國士那樣去死呢?在當時那個年代,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向來都是貴族階級,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他們打著公子扶蘇與楚國大將軍項燕的旗號,正式發動了起義行動。

這場起義運動,各路人馬紛紛響應,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被秦滅掉的六國貴族後裔、一類是農民階級組成的農民起義軍。

而在這裏,我們的第一位主人公,也就正式登上了曆史的舞台之上。

剛剛我提到了,在秦朝時期的法律規定,傜役如果延期遲到,就要被砍頭,和陳勝吳廣麵臨同樣困境的還有一位,就是劉邦,但是劉邦的故事,要發生在他們之前。

中國古代的帝王,他們的皇陵,通常都是在活著的時候修建,所以在秦始皇嬴政稱帝之後,就開始廣征傜役去到驪山修建自己的陵墓。可是誰曾想,這個陵墓不止埋葬了秦始皇,也間接的送葬了大秦王朝。

我們的主人公劉邦,那時候還是一個泗水亭長,大概相當於一個公安局局長的職務。雖然平日裏的行事作風像個地痞流氓,時不時還調戲調戲婦女,但是為人也算是很講義氣,而且誌向也很遠大。

在有一次他運送傜役去鹹陽的路上,看見秦始皇出行的車駕,被深深的震撼住了,說出了一句“大丈夫當如是也!”就是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當然了,還有另一個人看見秦始皇出行的車架,也說了一句話“彼可取而代之”,這個人也是後續篇章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在那個年代,修皇陵是一個高危職業,死亡率非常高。劉邦在他這一生的最後一次押送傜役,就是去驪山修皇陵,一路上人是越走越少,走到芒碭山這一塊地方的時候,他也就像陳勝吳廣一樣,遇見了大雨。

劉邦這個人也是非常的講義氣,於是就對那些傜役們說“各位兄弟們,大家夥都知道,修皇陵很可能就回不來了,而且現在遇見大雨,我們到了人數不夠不說,還得延期,大家橫豎都是個死,不如就在這個地方散了,大家各尋生路吧”

劉邦的義氣,也打動了這些傜役們,於是就有人說了一句“季哥(那時候劉邦還沒改名),你把我們放了,你怎麼辦啊?”

劉邦看著眼前的兄弟們,於是說“我準備就在這個地方落草為寇了,不回去了,如果有願意追隨我的兄弟,就留下來和我一起,如果不願意追隨我,我也不強留,大家自便吧”

劉邦的人格魅力,折服了很大一部分的人,於是都紛紛表示願意留下來,追隨劉邦。如果他們有幸在之後的諸多戰爭中活下來的話,一定會感謝自己的這個決定,因為在幾年之後,眼前這個男人,將會成為大漢帝國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