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賈和尚的樣子,像是做好了一去不回的打算,估計此去凶多吉少,便勸說道:“大師,佛說: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您既然已入佛入道,又何必如此執著於這些恩怨糾葛呢?”
賈和尚聽到我如此說之後,歎氣道:“明心那小和尚說的不錯,你果然是有慧根的人。”
明心和尚?他嘴裏的明心和尚該不會就是我在大理火車上遇到的那個和尚吧?難道賈和尚最後你還是被那個小和尚追上了?
“小兄弟,既然說到了“相”,可知佛祖所謂的“相”是什麼意思嗎?”賈和尚追著問道。
我搖搖頭表示不知,我隻是在一個電視劇上聽到了這句話,具體是什麼電視劇我已經記不清了,隻是當時一聽到這句話就記下來了,剛才隻是隨嘴一說而已,哪裏知道具體的含義是什麼,畢竟我又不是念經的小沙彌。
賈和尚換了個姿勢,看樣子是要給我授課了,隨後便開口道:小兄弟說的這句話出自《金剛經》,\"相\"即形相或狀態。對性質本體而言,是指諸法的形象狀態。對人的意識而言,就是“想” ,即人的意識對事物的某種反映,也是人的意識對某種程度的相狀摹寫。
“我相” 指執著於“實我”的外在相狀,“人相”指把輪回六道的自體當作真實存在的外在相狀。 “眾生相”指把依五蘊(色、受、想、行、識)而生的眾生之體當作真實存在, “壽者相”是指把假相的生命存在的時限(即壽命)當作真實存在的相狀。
所有相,包括佛相,都是虛妄的,見法身如來的條件就是\"見諸相非相\",也就是慧眼所見的空相,或者是法眼所見的\"色即是空\",它的意思就是\"見一切相如同見空空寂寂的相\"。
聽到這裏我插嘴問道:“那佛祖的相是什麼呢?”
“佛的相就是《金剛經》中所說的\"不住相生念\"是也。”賈和尚回我道。
可能是見我還是一副迷惑不解的樣子,繼續說道:“所謂\"不住相生念\",比如說《金剛經》也是肯定善法的,人是應當做善事的,菩薩亦如此,那菩薩做了善事是不是就是“著相”了呢?所以就要\"不住相生念\",也就是心不住相,這樣的行善就沒有善業了。因為佛祖行善不為索取回報,世人往往隻以為惡業對菩薩來說是一種染汙,其實善業對菩薩來說也是一種染汙,所以菩薩應當行善而不要有善業。”
我若有所思,問賈和尚:“大師,你既然如此明了,為何還如執執著呢?”
“第一,貧道我又不是菩薩,講究那麼多幹啥。第二,不能因為怕“著相”而去避開,這豈不也是“著相”?放不下執念就幹脆斬斷執念,了不斷塵緣又如何成佛呢?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謂一重關。”賈和尚解釋道。
我算是明白為啥和尚喜歡打機鋒了,我本就隨口一問,有道是:“良言難勸該死鬼,大慈悲不度自絕人。”既然賈和尚心意已決,就隨他好了。
“大師,我年紀輕輕,就當金仙觀的觀主,怕是難以服眾呀?”我問道。
“小兄弟你想多了,你不需要服眾,因為就沒有眾口,金仙觀現如今的受篆弟子就我一人。我這個掌門用俗話說就是一個光杆司令。”賈和尚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說道。
“好吧,我承認是我唐突了,不過我看道觀還住了不少人呀?”我滿腦子的黑線問他。
“這道觀現如今住了不少遊方道士以及我雇傭的幾個山腳的農民,他們會定期來打掃清理衛生之類的。屬於我門下弟子的確沒有一個人,我們這一派收徒講究的是寧缺毋濫,要不然也不會凋零如此。沒辦法,祖師定下來的規矩,我也不能隨意更改。”賈和尚無奈的說道。
“大師,這都什麼年頭了,你思想就不能緊跟一下潮流嗎?”我問他。
“實不相瞞,我中間也有你這種疑惑,這個問題我同樣問了師兄。他回答我是因為功法的原因,沒有機緣的普通人即使被收為弟子,也修習不了本派功法,更守衛不了“龍盒”。”賈和尚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