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一個隻會挑毛病的家庭,看不到做這件事的辛苦,看不到背後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隻會挑結果的毛病。好比做飯,自己辛辛苦苦忙碌一兩個小時,自認做的菜還算完美,但總有一兩個人說菜切的不夠薄,不夠鹹淡,不夠啥啥啥的。他們做菜沒幫上忙,吃飯的時候就變身品鑒師,挑三揀四,反正總要挑出一兩個問題出來,好顯示他的優越性。問題由他提出來了,七嘴八舌的再發酵擴大問題的嚴重性,這時候就變成對你的批鬥會,每個人都要發表一下對錯,更甚者各挑一兩個毛病或者瑕疵出來!
吃飯是一個講究性的活,裝飯要由一個比較老實能幹的人來,給長輩一個個端飯,長輩不滿意了,還會罵你幾句飯裝太少或者太多,裝的湯的肉太少骨頭太多。端飯裝飯也變成一個窩囊性的行為,不會管你做的多累多辛苦,隻會看你結果性的東西,評判你行為的對錯。父母是比較偏心小的,我這個做大的,一直以來還要給小的端飯,小的從小到大都是坐享其成。
洗碗也是各種甩鍋的活,母親是比較懶惰的人,一直也是把鍋推給我來背,小的自不用說從小到大都沒碰過水,所以這活自然隻能由我來承擔,洗碗擦桌子,掃地收拾,一套下來也是累的夠嗆,偶爾父母不滿意還要說你幾句。
吃飯洗碗的矛盾是小,因為這兩個時段不會很長,比較容易習慣。說教和教育,也可以說是批鬥會,不大但是貴在持久,斷斷續續,但是問題總會圍繞你身上的各種問題。批鬥進行一段時間,中途休息累了,就會說說你這麼多是為你好,美其名曰都是為了你好,他們也不想說我,說來說去嘰嘰歪歪,但是總不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手段。問題也就一直存在,不解決就會一直提,一直嘮叨,直到說忘了或者有新的問題出現,然後一直重複原來的動作!
這種環境導致我大學以前應該一直是處於自閉狀態,內向,話少,跟人交流甚少,朋友也沒有。上了大學,感覺慢慢的有所意識,能意識到自身的存在,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可是太晚了,很多問題已經固化,根本不是一時半會或者能改變的了。所以我隻能慢慢的去適應新的思想和意識,慢慢的做出改變,開始努力,開始接觸社會,開始跟人交流,開始交新的朋友,這一切的開始對別人來說可能太晚了,但是對我來說可能剛好。
原始家庭中的任何人,任何隨便一個小事情,有點矛盾,都要爭個輸贏,不贏就繼續狡辯,直至對方
無奈接受他的言論和思想。做什麼事都要小心翼翼,不然每個人都要對你指指點點,空氣中都是一股窒息感。即使再小心再提心吊膽,總會被某個眼睛發現一個問題,然後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深層次的批鬥教育,七嘴八舌的攻擊讓你躲不掉,逃不走!而且總要挑出一個毛病出來,好顯示他們的優越性,不然心裏會不痛快,總覺得少了什麼。而我所能做的,隻有盡量做個隱形人不被發現問題,盡量避免話題中央,盡量逃避遠離他們。這些思想和行為已經深入骨髓,可能我也深受其害,偶爾也會有這種行為而不自知。
最終導致我生性多疑,敏感,自卑,怯懦,慢慢的習慣性做一個隱形人,怕被發現身上的問題,怕被發現出現錯誤或者失誤,因為一旦被發現,總少不了一頓謾罵或者嘮叨!自己也知道問題所在,也想過改變,但是家庭環境是沒法改變的,這個深淵我是跳不出去的,這些行為一直都存在,時不時都會上演一出好戲。想逃出窒息的空間,但是無法自拔,不可能切斷根源,不可能拋棄生你的地方。隻能順應環境,把內心堅強起來,盡量少去爭端,少去辯論,盡量做好自己,盡量不被他們發現做事出現的問題!內心堅強起來吧!隻有自己強大起來才能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