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聽後十分驚喜,連忙讓人去找趙過。趙過得知消息後,心中雖有些忐忑,但還是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情緒,以最端莊的姿態去麵見劉徹。
見到劉徹後,趙過行了個標準的禮,然後有條不紊地說道:“啟稟陛下,臣可以將所有資料默寫出來,另外還有一事懇請陛下恩準。”
劉徹微微點頭,表示許可。
趙過繼續說道:“陛下,臣在民間考察時發現了一種新的耕作方法,名為代田法。這是由關中農民們總結出的經驗,若能推廣開來,可以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因此,臣鬥膽請陛下再賜幾塊試驗的田地,以便驗證此方法的有效性。”
劉徹聽完,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立刻答應道:“準!朕命你全力研究此事,若真有效,朕必重賞!此外,這個雜交水稻如果可行,也不可忽視。”
“諾。”
各個朝代獲得此項技術的都是各個朝代當時頂尖的農業人才,比如賈思勰,比如氾勝之,比如王禎。
……
就在人們還沉浸在雜交水稻的事情時,一陣激昂澎湃的音樂突然響起!這突如其來的旋律如同燃燒的火焰一般,原本因為沒有獲取到雜交水稻技術而感到無比失落和沮喪的人們,此刻也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振奮了起來。
與此同時,隻見屏幕之上,一行行富有深刻哲理的句子依次出現在天幕上,原來這是後世學子上的學堂的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
“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南京大學。”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北京師範大學。”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中國政法大學。”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業大學。”
……
在古代,那些秉持著教書育人理念的夫子們對於後世的校訓表示非常滿意。這表明盡管時代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生活方式也有了諸多改變,但後世人在本質上仍然保持著與古人相似的文化傳承。
有的古代人則驚歎於後世的學校的繁多及種類多樣,他們發現這些學校分布在全國各個地方,無論什麼省市,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而且,學校的種類也十分多樣化,讓人眼花繚亂。
農業學校應該就是像上個視頻的袁先生一樣可以提高糧食產量;師範學校應該是培育如何做老師的,不過,後世連怎麼做老師也要教嗎?竟然還有法學院校,後世的法學應該和我們現在認為的法家不太一樣吧,畢竟,後世的環境看起來也太過寬鬆了。
……
這些學校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各具特色,滿足了不同領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古代人們感慨萬分,讚歎現代社會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為培養各類人才所做出的努力。古代皇帝看到這些學校裏一茬一茬如同待割韭菜的大學生,也流露出了垂涎的表情,要是這些人才來我這兒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