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附錄 :關於小螞蟻的一些故事(1 / 1)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看到了螞蟻的壯舉——突如其來的水包圍了一小塊陸地,那一小塊陸地有許多的螞蟻,是螞蟻的家園。螞蟻們對水是很敏感的,因為它們不會水。天要是要下大雨了,它們總是能夠預先知道,於是就能看到它們浩浩蕩蕩搬家的場麵。但是這一次它們無法預先知道,因為這一次是**——那個人挖開了溝渠,要澆灌他的菜園子。天災可以預知,但是對於**螞蟻們就無法預知了。螞蟻們爬出了洞穴,一陣慌亂。逐漸地,螞蟻們有秩序了,它們聚攏,聚攏,聚攏成了一個大大的螞蟻團。這時候水漫了上去,螞蟻團就漂在了水麵上,而且在微風的吹動下,螞蟻團在水麵上慢慢地向前滾動。沒有一隻螞蟻鬆手,那螞蟻團好像向前漂得很輕靈。終於,它們抵達了陸地。於是,它們分散開來,又一次開始重建家園。

那人看得呆了。他在想,假如有螞蟻怕危險不想在最外邊呆著,而是想在最裏邊呆著比較安全,還會有那緊密的螞蟻團嗎?假如有更多的螞蟻這樣想,還會有螞蟻團嗎?他的腦海閃現了一個詞——團結。這是他因為目睹螞蟻的壯舉而創造的一個詞!他想:這是一個多麼好的詞啊!

他把螞蟻的壯舉講給他的子孫,臨了總要說一句:“團結啊!”

他的子孫把螞蟻的壯舉講給他們的子孫,臨了總要說:“這就是團結。

螞蟻都有兩個胃:一個是用於消化食物的胃;另一個是上部嗉囊,這是專門供儲存食物的互哺胃。當一個小螞蟻找到食物,它就會趴在過道上友好地擺動觸角。這時不論哪一個小螞蟻,隻要是同巢同伴,它都會毫不吝嗇地把食物反芻出來。一個小螞蟻吃到了蝗蟲的野肉,很快地整巢的螞蟻都吃到蝗蟲的野肉。這也許是上天因為它們長得太小而給它們的訓誡,這也許是因為它們整天東奔西跑,忙忙碌碌而得到的一種回報。不管怎麼說,在小螞蟻十分困難的時候,互哺胃挽救了螞蟻家族的性命。

小工蟻們每天從外麵挺著兩個大肚子爬進來,先反芻給母蟻一口野味,然後把剩下的食物反芻到儲藏室裏儲藏起來。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母蟻產下了卵。

母蟻氣味遍布整個蟻巢裏,隻要小螞蟻爬出洞口,母蟻就知道了。母蟻定的規矩:回家必須要擦淨身子。如果擦得不徹底,母蟻還要聞,每個都要聞。一次一隻小工蟻還小,從沒爬到外麵過。但出於好奇,隻是趴在洞口向外看。沒想到外麵刺鼻的氣味像要把它引到深深的黑洞裏,嚇得我隻把兩根觸角伸到外麵晃動了幾下就縮回來。後來母蟻聞到小工蟻的觸角不幹淨。母蟻隻是舔它的觸角,從末端的膨大節一點一點地舔,一直把觸角壓彎下來,忽然又鬆開。小工蟻的腦袋頓時像開了竅,從此再也不敢這樣玩了。

母蟻時常要考考我們的嗅覺。嗅覺就是螞蟻生存的本能,嗅覺不靈,就意味著螞蟻要衰老退化了。母蟻指著兩堆白色的食物,讓它們聞聞。有的說,這是稻米。有的說,這是稗米。大家說法不一致。後來母蟻讓小工蟻聞聞,由於小工蟻性急,想一下弄明白,就低頭嚐了一口。母蟻卻拍小工蟻一下,說:“聞之前,千萬不能嚐,萬一有毒呢。”小工蟻聽了,馬上吐出去。

現在外邊環境不好,母蟻經常問小工蟻:“外麵是什麼樣氣味?家裏是什麼樣氣味?媽媽身上是什麼樣氣味?”它們回答幾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外麵的氣味是辣辣的,家的氣味是酸酸的,媽媽身上的氣味是香香的。”然而,它們一直不明白母蟻身上的氣味為什麼總是香香的呢?

螞蟻是社會性很強的昆蟲,彼此通過身體發出的信息素來進行交流溝通,當螞蟻找到食物時,會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別的螞蟻就會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東西拖回洞裏去。

當螞蟻死掉後,它身上的信息素依然存在,當有別的螞蟻路過時,會被信息素吸引,但是死螞蟻不會像活的螞蟻那樣跟對方交流信息(互相觸碰觸角),於是它帶有信息素的屍體就會被同伴當成食物搬運回去。

通常情況下,那樣的屍體不會被當成食物吃掉,因為除了信息素以外,每一窩的螞蟻都有自己特定的識別氣味,有相同氣味的東西不會受到攻擊,這就是同窩的螞蟻可以很好協作的基礎。

螞蟻在行進的過程中,會分泌一種信息素,這種信息素會引導後麵的螞蟻走相同的路線。如果我們用手劃過螞蟻的行進隊伍,幹擾了螞蟻的信息素,螞蟻就會失去方向感,到處亂爬。所以我們不要隨便幹擾它們。

螞蟻為典型的社會昆蟲,具有社會昆蟲的3大要素,即同種個體間能相互合作照顧幼體;具明確的勞動分工係統;且子代能在一段時間內照顧上一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