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龜年便帶著衛士急急忙忙地來到了“一杯醉”酒樓。他看見吳筠等人還在喝酒,隻是不見了李白。
吳筠醉眼蒙朧地說:“剛……剛才不……不是有人來……來接走了嗎?怎麼又來接接……”
李龜年感到奇怪:“怎麼會有人搶在前麵接走他?”
他又問店小二。
店小二說:“剛才接翰林學士的人約有四五個人,都是衛士打扮。他們把李翰林扶上了馬,便一溜煙往金光門方向跑。
李龜年聽了馬上帶領衛士騎著馬,揚鞭往金光門奔馳。他們三人一直追到金光門外,才看見那一隊人馬正簇擁著醉熏熏的李白朝北走。
“你們好大的狗膽,居然敢冒充羽林衛士劫持朝庭命官。這還有王法嗎?”李龜年走在前麵大聲地吆喝道。
這幾個人都穿著羽林軍的鎧甲,麵上罩著麵鎧。一聽到李龜年的吆喝便慌了神。一個衛士一把將李白抱到自己的坐騎上,快馬加鞭往前跑。其餘四人便挺起鋼槍衝上來與那兩個羽林衛士交鋒。
這四個人不敢戀戰,他們邊打邊跑,那兩個真正的羽林衛士也無法降服他們。眼看著這五個歹徒就要跑到開遠門這邊了。
李龜年看見迎麵跑過來三個軍官打扮的人,他就大聲叫起來:“不好了,有歹徒綁架朝廷命官!不好了,不好了!”
這三個軍官馬上放停腳步,其中那個身材高大的軍官便問李龜年:“是真的綁架朝廷命官?”
李龜年定睛一看,那個身材高大的軍官就是郭子儀。雖然相隔了那麼久,李龜年還是認得郭子儀。
李龜年焦急地說:“郭子儀將軍,小的就是李龜年,你看他們綁架的那人是翰林學士李白。趕快救救李學士!”
“哪個李學士?”郭子儀問道。
“就是那個‘鬥酒詩百篇’的李白呀。”
郭子儀一聽馬上拔出了龍泉寶劍,調轉了馬頭,厲聲說:“膽大包天的歹徒,竟然敢在天子腳下撒野。兄弟們上去把他們抓起來!”
這四個歹徒聽說是郭子儀都被嚇壞了,但是不打便逃跑,回去肯定挨楊國忠的處罰。他們隻好硬著頭皮一齊挺著槍,上來與郭子儀搏鬥。張信、王奇則去追趕攔截那個將李白橫放在馬背上的歹徒。
郭子儀隻與那四個歹徒交手了十幾個回合,便將他們打得氣喘噓噓,隻好落荒而逃。劫持李白那歹徒趕快跳到原來李白騎的那匹馬,也跟著那四個人,溜之大吉。
郭子儀還想去追趕那五個歹徒,李龜年叫他們不要去追趕了,先看看李白有沒有危險。張信便順手拉住馱著李白的那匹馬的轡頭,看見李白在馬背上睡得鼾聲如雷。李龜年這才將心中的大石放了下來。
李龜年向郭子儀兄弟道謝,問他們為何回到京城。郭子儀說他們是奉節度使安思順的差遣,回來催促軍糧的。想不到在這裏見到了李龜年。
且說玄宗在沉香亭裏已等得不耐煩了。盡管梨園弟子又演奏了幾首玄宗平時喜歡聽的樂曲,可是玄宗卻笑不起來。
楊國忠已來到了沉香亭。他以為手下的人早就把李白劫持走了,等到李龜年回來報告找不到李白時,他才指點他們去找到那個喝得醉熏熏的李白。
楊國忠看見玄宗心裏有氣了,他便說:“皇上,李白這個人就是懂得喝酒,一有酒喝就醉得不省人事,硬是忘記了東西南北。他自己寫的一首詩裏也這麼說:‘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唉,他這個人就是這樣子……”
“哥,你究竟有完沒完?像個老太婆似的絮絮叨叨!”連楊貴妃也聽不進楊國忠的囉嗦了。
這時,李龜年興衝衝地趕到了沉香亭,額上滴著汗珠,後麵那兩個衛士攙扶著李白也跟著走上來。
“啟稟皇上,奴才將李學士宣召到沉香亭。”
“怎麼這麼遲才趕來?”玄宗沒好氣地問道。
“啟稟皇上,奴才趕到‘一杯醉’時,李學士已被歹徒劫持走。”
“什麼,被劫持?反了,反了!”玄宗驚呆了。
這時,站在旁邊的楊國忠麵色霎時白了起來,好在沒有人覺察。
“多虧了郭子儀將軍三人將歹徒打跑,解救了李學士。”
楊國忠聽說歹徒已逃跑,他便放心了,臉上又堆起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