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昔,在一片朦朧中,似乎找到了那個熟悉又陌生的女孩。依稀記得小時候的她很愛笑,而且一笑起來,很甜很甜。四十幾年的光陰過去了,她變得越來越安靜。閑暇時回首過往,特別想念那個無憂無慮的愛笑的女孩,特別懷念那些熠熠閃光的日子!
1981年農曆三月十二這天,這個女孩出生在東北的一個最普通的小鄉村。在重男輕女的農村,家裏人並沒有因為她是女孩而輕視她,相反,因為她媽媽之前的一次流產,使得全家人對她嗬護有加,即使兩年後有了弟弟,家裏人也還是比較偏向她多一些。
雖然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女孩感受到了濃濃的關愛,所以小時候的生活還是無憂無慮的。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到12歲,親愛的奶奶就因為食道癌去世了,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離死別的巨大的痛苦。
13歲,開始了初中生活,家也搬到了二站鎮街上,一家人從此開始了租房的生活,20歲那年最疼愛她的父親意外離去了,18歲的弟弟也去了杭州打工。她和媽媽還是一直租房子住。一直到結婚前,她和媽媽也沒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所以這個女孩對家和房子的執念一直特別的強烈,直到29歲那年,終於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拿著鑰匙開門的那一刻,那種激動的心情,應該會記一輩子吧,就像一艘漂泊無依的小船終於找到了避風的港灣。
女孩其實比較內向,但從小有些敏感、自卑的她,為了迎合家人、朋友,為了討別人的喜歡,為了得到別人的稱讚,總是把自己偽裝的特別懂事,開朗,陽光。隻有她自己知道,那個她啊,偽裝得很累。其實她特別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聽音樂,看書,寫東西。
22歲那年,她嫁給了喜歡的男孩,希望從此可以有個人嗬護這顆脆弱的心靈,可是啊,這個大男孩的心思不是很細膩,被父母哥姐照顧周全的他,體會不到她的孤苦無依。為了這個小家庭的完整,她不得不在那個總是會聚上十幾口人的大家庭裏,忍辱負重地生活上十四年。22歲到36歲,人生中最美好的14年,她卻生活得很壓抑,很憋屈。一個人默默地忍受著生活上的苦悶、工作中的勞累,沒有人可以傾訴。她怕媽媽的擔心,怕旁人的冷眼。就那樣,假裝自己很幸福,很開心,很堅強。其實過得好不好呢?都在臉上寫著呢。她已經不是小時候那個愛笑的女孩了。
26歲,她做了媽媽,她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活的重心開始是可愛的女兒,那麼可愛,她怎麼看都看不夠,怎麼愛都愛不夠。她沒有了閑暇的時間,女兒醒著時陪女兒玩耍,女兒睡下時她收拾家務、處理帶回來的工作。生活和工作再苦再累,抱著小女兒就感覺特別幸福特別滿足。做了17年班主任的她,對待工作特別認真,有點神經質和強迫症。得到過很多榮譽和誇讚,也攢下了很多毛病。教過最大的班額有79個學生,工作量大到讓人崩潰,那一年是2013年,她滿臉長痘痘,強迫和抑鬱最重的一年,沒有大喊大叫,沒有歇斯底裏。有一晚她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蹲在洗手間裏,把那件心愛的粉色羽絨服刷到塗層受損,顏色怪怪的無法再穿。沒有尋求外界的幫助,身體的自愈功能救了她。看著女兒一點點長大,她也慢慢變開朗,慢慢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