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師詩在一個賣衣服的攤位上,買了一套很有當天特色的服裝,還買了兩個頭飾。
付錢的時候和買衣服的大姐打聽起了趕集日。
“你說趕場啊?你們是外地來的遊客?我們這邊一般很少有人來,趕場的話,我們鎮子是369,就是按照日期算,隻要是日期裏有3、6、9的數字就是趕場的時候。”
“隔壁鎮則是258。”大姐說著一口不是很流利帶著一口鄉音的普通話和於師詩解釋。
“那豈不是明天就是趕集日?”於師詩記得明天是13號。
“對,趕集的時候可熱鬧了,賣東西的人多。”大姐點頭,說起趕集時候的盛況。
“咱們鎮子是好幾個少數民族聚集地,各有各的特色……”大姐的話匣子一打開就關不上。
於師詩成功在賣衣服的大姐這裏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情報。
“那大姐您知道果裏安木村嗎?”於師詩接過大姐拿來的小馬紮放地上坐下和大姐套話。
“知道啊,我侄女就在那個村子裏,咱們這地方都挺窮的,海拔高住在山上,都是靠山吃山,交通不是很方便,尤其是下雨的時候,那路叫一個爛。”
“果裏安木村,也是其中一個比較窮的村,人口還挺多的……妹子,你打聽這個做啥?”大姐回過神來,帶著防備的眼神看於師詩。
“那個,我們不是壞人,是錄製節目的,您也知道吧,上麵想要多宣傳鄉村,發展鄉村,我們就是過來宣傳鄉村的,讓更多人知道咱們鋪子裏果鎮。”於師詩知道對方有可能誤會,立馬笑著解釋。
“你們不是騙子吧?”大姐有很高的防騙意識。
“大姐,您可以拿手機搜索一下《故鄉》這個綜藝,我是過來拍攝綜藝的嘉賓。大姐,謝謝您了,再見。”於師詩告別賣衣服的大姐,拿著買來的東西又去了別的攤位逛。
對整個鎮子的物價有了一個大概了解,真的很便宜,那些人賣的東西也十分的純天然。
天還沒亮,於師詩就聽到動靜,直接從床上爬起。
一看時鍾,淩晨四點半。
節目組的人已經起來,準備好出發。
於師詩打開門,就看到正要敲門的跟拍組。
“走吧。”坐上前往果裏安木村的小麵包車,在漆黑的夜色裏前往目的地。
於師詩打開了導航,輸入果裏安木村的地址,很快導航給出了一條線路,顯示需要三十分鍾。
車子行駛在彎曲的盤山路上,坐在車上補覺的嘉賓隨著車輛顛簸而晃動。
於師詩十分佩服能在顛簸的車內還能睡著的人,跟個不倒翁一樣還能保持平衡。
這是一種本事。
“路況有一點不好,進果裏安木村的路並沒有進行硬化,還是土路,這條路還是山裏的村民們自己出資修建的一條路。”
“當地的經濟是真不行,沒有錢來改善路況。”這條路跑汽車的時候也少,一般就是摩托車之類的。
“還有多久啊,我感覺自己屁股都快要被顛散架了。”傲睿作為除開於師詩以外最小的嘉賓,住在城市裏,哪裏受過這樣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