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黨史2(1 / 1)

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開端):1978年12月18日,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內容:思想上徹底否定“兩個方式”,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政治上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組織上確立了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十一屆六中全會:科學的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都是正確的;思想上全麵完成了撥亂反正。

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嶄新命題。

十三大:1987年,第一次全麵係統的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是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南方談話:1992年年初(1月18日到2月21日)鄧小平先後赴武漢、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內容:三個有利於(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黑貓白貓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發展才是硬道理;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十四大:1992年10 月,明確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十五大:1997年,首次使用了“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概念;鄧小平理論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非公有製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

口訣:十一三中要開放,十二小平提中特,十三階段路線定,南方三貓論本質,十四目標在市場,十五小平成指導。

十六大:2002年,提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成為指導思想(內容: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七大:2007年,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寫入黨章;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概念。

十八大:2012年,首次提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首次提出“五位一體”(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總體布局;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首次提出三大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首次將“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寫進黨的報告。

十九大: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重要表述:1.戰略布局新表述:“四個全麵”更新為協調推進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全麵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2.三個“新”:就是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格局(國內國際雙循環)。3.“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4.“十四五”時期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十九屆六中全會:重要表述: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堅決維護 核心;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全黨步調一致向前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