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連環計(一)(1 / 2)

1942年9月24日,這天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即使是淪陷區,上海的富人們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南京路上有家粵菜餐廳,每到中秋節他們都要推出一種叫雲腿的月餅,近年頗受歡迎,中秋前兩天就開始售賣,現場烤現場賣,價格不便宜,他們也接受預定,專門給那些達官貴人們送貨上門。

這天是難得的好天氣,窮苦的人們依舊領救濟糧生活,因今天是中秋節,所以每家多領一張鬥碗大的五仁月餅。

吳淞的黃浦江碼頭人來人往,江上的汽笛聲此起彼伏,從世界各地航行而來的輪船陸續靠岸。

在人群中,一個身著黑色西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的男子正環胸翹首,鼻梁上的金屬邊框墨鏡在陽光下金光閃閃,他似在等待歸人。男子身邊還站著個身著長袍馬褂的中年男子,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

雖已入秋,但上海依舊炎熱,火辣辣的太陽西懸在半空。江水波光粼粼,江麵可見大小輪船、貨船、帆船,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

長袍男子開口道:“先生,那應該就是歐洲過來的船了,您看,多大啊。”他伸手指向離碼頭尚有0.5英裏左右的一艘郵輪。

男子取下墨鏡,半眯著眼眺望那有兩根巨型煙囪的郵輪,說道:“是了,是‘法蘭西’號。”說完,他徑直走向貴賓通道。

這艘巨無霸正是從法國漂洋過海而來,無數在歐洲的中國人和外邦通過此船踏上上海的土地。

輪船越來越近,儼然一條巨型海魚悠然而至,這樣的龐然大物,許多人一生都不曾坐過。隻見甲板上早已站滿了人,伏在欄杆上隔江眺望,那些黑洞洞的人頭像一隻隻站在桅杆上的麻雀。

待船靠岸,前來接船的人紛紛向前靠攏,普通艙的接船通道被圍擠得水泄不通,而這貴賓通道的人寥寥無幾,這正是身份的象征,可想而知從大洋彼岸歸來的人必定身份特殊。

首先下船的便是貴賓艙的客人,有黃發的外國人,也有黑發的亞洲人,男子很快便在人群中看到了自己等待的人。

“少陵兄!”他朝人群中呼喊,他的仆從在一旁代他揮手。

隻見一個中等個子,身材微胖的男子,手提黑色皮箱健步走下舷梯,這人便是汪政府駐歐洲總領事唐少陵。他身後跟著個戴眼鏡的高個男子,穿著改良版的中山裝,手上提的皮箱更大些,此人是他的秘書王書恒,說來很巧,王書恒的哥哥正是前國民黨軍統局江蘇站的站長,這裏麵原本就大有文章。

唐少陵向男子走去,呼道:“嶽南,竟是你來接我!”

這人便是上海富商姚均璉的大兒子姚嶽南。

姚嶽南見到唐少陵立馬變得熱絡起來,讓仆人幫忙拿包,二人勾肩搭背的往碼頭外麵走,碼頭外麵是持槍核彈的警務人員,每人都得檢查隨身物品。

兩人上了停靠在路邊的黑色汽車,一路往徐彙區駛去。

姚嶽南是有名的花花公子,但也是有名的交際高手,不管是在蔣介石手下還是現在的汪精衛手下,對於官場交際向來遊刃有餘,即便他僅在周佛海領導的財政部裏領一個閑差,但他卻和周佛海、易默成、陳付清等人關係匪淺。

姚嶽南說:“幸好是在中秋這天到了,我們都在擔心,海上還安全嗎?。”

“現在國際慣例,不襲擊商船和民船,我們上船時都要搜身檢查,一路上還算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