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幼年(1 / 1)

二十一世紀初期,當時中國還窮的叮當響,人們封建的內心還未被開化,在江西地方縣城裏更是這樣,重男輕女的思想更是根生蒂固。好在郝任是個男娃。更好的是他還是家裏的長孫。

在郝村裏,郝俊的父親,郝富是村支書,更是村長,從業十餘年來,僅僅靠著會簽自己的名字這一文憑坐穩職位,但是他給村鎮裏留下的名聲卻是很好的,大家都敬重他,算得上是德高望重,但這和他的能力脫不了關係。郝富在工作之餘還兼職村裏人辦喜宴各種大鍋酒席廚師長,因此與地方人民關係頗善,閑暇之後還會去市裏進點小貨在家裏出售,得益於這幾份工作,他才能夠養活家中十幾張嘴。

在郝家中,最不缺的就是人,郝富現任妻子也就是郝俊母親,是二婚改嫁給郝富,帶了五個孩子,一男四女,郝富自己和原配妻子隻生育有一個兒子,最小的便是郝俊,這是兩人最終的結合。還有各個小家的孩子,以及郝富兄長的遺子,全家上下吃飯的人一隻手數不過來。

在郝任之前,雖然生活艱辛,但郝富對於這個真正的親長孫還是十分喜愛,到哪都帶著他,十分寵愛,似乎在告訴路上的每一個人,這就是隔代親。郝任的長輩們總是提起:“你爺爺那時候帶你去進貨,把你放在自行車後麵的籃子裏,給了買了兩個大白包子,你坐著坐著睡著了,包子也丟了,你爺爺當時隻是摸著你的頭笑開了花,這要是別人,沒了這難得的玩意可得好生挨一頓罵嘞!”但郝任對爺爺的記憶也隻能在回憶中,在他四歲那年,郝富便因為胃癌去世了。

在郝任出生後一年,他的堂弟郝澤隨之而來,說起郝澤的身世有些意思。郝澤是郝富第一個兒子和郝任母親的第四個女兒的孩子,在那個年代,女兒都是丟給別人養的,根本沒有那麼多的食物和資源,但郝富卻接受了一個女人帶五個孩子嫁過來,唯一一個要求便是讓其中一個孩子給他兒子當老婆,郝澤的母親自是死都不願,但是郝富以喝農藥來逼迫,她也不得它法。郝澤就在十餘年的相處中降生了。

郝任和郝澤兩個相差不大,年齡相仿,住在一塊的男孩,不用多想自會是從小到大的玩伴,也是對頭。

在郝任的童年中,他最好的朋友是郝澤,欺負最多的人也是郝澤,打過最多的架也是跟郝澤打的。但兩人的命運卻有這不同的歸宿。

郝任是公子家的孩子,郝俊是當地有頭有臉的黑社會,而郝澤的父親是個老老實實的農民,夫妻二人靠種田維生。郝任剛到上小學的年紀,郝俊就托人把他送入市裏的小學去了,而郝澤就隻能按部就班待在村鎮裏的小學。二人的遊戲時間總是在周末,在村裏閑逛,打卡片,燒火拔菜,和村裏的孩子幫聚會是兩兄弟每個星期必幹的事,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如此。

有次過年的時候,兩兄弟都領了壓歲錢,在家旁的小賣鋪旁買了兩把黃河玩具槍,不知道起來什麼爭執,郝澤對著郝任的手打了一槍,平時欺負慣了郝澤的郝任自然不堪受辱,一槍直接對著郝澤的額頭,留下了他頭上那個終身的圓印。郝任也因此遭受家長大罵,但後來記憶已經模糊,隻是看著郝澤臉色的印記郝任便會浮現起那段回憶。

春去秋來,郝任幼年便在這樣無憂又快樂的時光中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