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春,天早已大亮了。
醒了好久的良辰蒙著被子,就是不想起來。好幾天前嬤嬤就在念叨了,說什麼今年可是六十年一遇的雙春年,兩個春天肯定會有好事發生的。特別是昨天晚上,良辰都快睡著了,還在耳邊聒噪,讓她明天一定早早起床,然後要在朝東的窗子前拜念祈福,這樣就能心想事成、平安順遂。良辰懶得理這些,隻當是陣風過耳,不留一點痕跡,日子對她來說左不過是混吃等死罷了,沒一點新鮮樣兒。
“姑娘,快起來啦!再不起嬤嬤又要罵了。”侍女小桔已是第四次來掀良辰被子了,這小蹄子如今越發上臉,都是平日裏給慣的,房裏的事盡是她們拿主意。誰讓良辰是個萬事不管的主子,爹爹娘親都因著心中的愧疚對她睜隻眼閉隻眼的,原因就說來就話長了。
十一年前良辰的祖父謝通曾是汝郡太守,與當時被封秦侯的禦賜三品虎威將軍,也就是蕭禹行之父西州刺史蕭敬,奉朝廷之命一同討伐叛亂的吳郡高驌。高驌能征善戰,一時風頭無兩。為防相互掣肘,蕭敬與謝通歃血為盟,並和兩姓之好,因蕭敬幼子蕭禹行與謝通的長孫女謝良辰年歲相當,遂互為婚姻,三媒六聘換過了庚帖,婚事就算是定下了。
話說當年兩家定下婚姻之後,蕭敬與謝通約定從南北兩側分兵夾擊吳郡,不想臨陣時,蕭敬中了高驌埋伏,謝通見事不妙,又懼怕高驌聲威,為了保全自己的實力,不但不救,還望風縮了回去。不知情的蕭敬和長子蕭禹馳陷入敵陣,終寡不敵眾,且又孤立無援,最後雙雙戰死。當時年僅十二歲的蕭禹行亦隨父兄上陣,親眼目睹父兄陷亡慘狀,後得家臣舍命相保,方才逃出了重圍,退回到西州。
謝通過後聲稱,自己當時也遇到了埋伏,若不是先頭軍士警醒,發出信號令後軍及時撤出,自己也命喪當場了,實在是無力馳援蕭家。治喪時,又往蕭家送去厚禮。實則心中僥幸,虧得自己跑得快,方能保住家底。現在,蕭家隻剩老弱婦孺,又焉能追究自己毀約之過呢?
常言說的好,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四年前,十九歲的蕭禹行親自領兵誅殺高驌滿門於江左,一戰成名,時人皆呼為“俏霸王”。說蕭禹行相貌俊美、力拔千鈞,有不世之勇,且此人狠厲善戰,比之父兄有過之而無不及。據說高驌戰死後屍體被蕭禹行千刀萬刮,剁成肉泥拋入江中喂魚了。
如今天下未定,可蕭氏“霸王”一家獨大之勢日顯,蕭禹行稱帝中原不過是時間問題了。那麼,謝家又將如何自處呢?
這些年,蕭家既沒有解除婚約,且明裏暗裏都沒有,也沒有給少主人娶過妻,此事天下皆知。良辰覺得細思極恐,雖說當年祖父自私為保自家而罔顧盟友,那也是祖父的事呀!何苦又把賬算到一個小女子身上呢?就連家裏小侍女們都在八卦:
“哎,你知道嗎,聽說啊大姑娘的夫家很厲害得嘞,稱王稱霸啊,大姑娘嫁過去,是不是和宮裏的娘娘一樣啊,怪不得家裏的主子們沒一個敢得罪大姑娘的。”
“你知道個屁!”
“啥啥,啥意思?”
“哼,我就跟你說,那天聽見主君和夫人說話了。說大姑娘過年就十七了,是嫁也不是,不嫁也不是。”
“啊,為啥呀?大姑娘長得好看嘞。”
“這你就不知道了,蕭家和咱們謝家不睦啊,嫁過去哪有好果子吃,另嫁又沒人敢娶,誰家敢娶蕭家不要的女子,那不是與蕭家為敵嗎?再說了,蕭家雖沒說娶咱們大姑娘,可也沒說不娶啊,蕭家勢強,家主哪敢給大姑娘另擇別家呀!”
“啊,這麼說,大姑娘還真是可憐,嫁不出去,萬一嫁出去了日子也不好過?”
“誰說不是呢,不過咱也操不上這份兒心,大姑娘整日裏錦衣玉食地供著,就隻蕭少主未婚妻的身份,滿家上下也沒有人敢苛待她。老太太都說了,雖然大姑娘無甚大用,不過一個小女娘罷了,好吃好穿待著,不能給蕭家留下把柄。”
聽聽!這話說的可是頭頭是道還極中肯,真真讓人沒個盼頭了。好在良辰心大,不管蕭禹行娶不娶自己,且先顧著眼下日子舒坦就好。至於以後,他蕭將軍坐擁三千後宮也未可知,哪裏一定想得到自己呢,沒人敢娶反倒逍遙自在些,到時候再找一個條件好的尼姑庵把自己安排了,當一個庵主院主的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