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一大一小終於來到了禹楓山,李景善簡直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會有這樣的地方,來時是一個溫和的秋天,火紅的楓葉鋪了滿山,遠處看去是一座座紅色的山,像火一樣從天上燃燒到了凡間。
清涼的風送來了山間的草香,從山下到山上有一道長長的階梯,沈清帶領著他一步步走過。山腳下四季常青,可以看到翠綠的竹林,清澈的溪流,也可以看到巍峨的鬆柏,樹種雜亂,有的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子,有的長得歪歪扭扭的,有的卻高聳筆直。
李景善看到了滿樹的果子,一個個紅彤彤的碩大誘人,他一個迅步衝了過去,快速爬上樹摘了一個,下來對著沈清道:“給你吃。”
“多謝。我不吃,你自己吃吧。”
李景善聞言將舉著的手緩緩落下。
往上走便可以看到那醒目的楓樹,火紅的樹葉落在地上厚厚的一層,空中的葉子緩緩飄落在紅色的海洋中,蕩起微小漣漪。
來到了中間那座山的山頂,隻見一座高高的殿堂矗立與群山之巔,正中一塊匾額,上書:兀楓宮。門前的大柱子上各有一列大字,左書:降妖除魔衛浩然正氣;右書:大道逍遙隨自然歸去。
進殿後,沈清帶著李景善見過了諸位師叔伯以及眾位師兄弟,他從沈清手上接過了玉碟,聽到了那句令他永生難忘的一句話。
“從今以後,你就是我沈清的弟子,流楓派翠竹峰第三十三代傳人。”
自此,李景善便在流楓派安頓下來,隨沈清住在翠竹峰。翠竹峰之所以叫翠竹峰,是因為這座峰的山腳下有大片茂密的竹林,清風拂過,莎莎作響。半山腰有幾間屋子,平時沈清就在裏麵喝喝茶,看看書,打打坐。
流楓派建在一片連綿不絕的大山裏麵,其中開辟出來了五座主峰,對應著便有五位長老,其中一個還是掌門,也就是李景善的大師伯——季玄觀,道號七言真人。流楓派是一個避世宗派,主張清靜無為,道法自然。若不是知道沈清要帶一個弟子回來,連上山的台階都沒有,平時這幾座山也是掩蔭在重重霧靄之中。
派中弟子不多,總共隻有十幾人,流楓派收弟子的標準也很玄妙,簡而言之就是——看緣分,有的是好友相托,有的是誤入仙山,也有的是長老外出時因緣際會帶回來的。派中的長老都極少下山,若非大難絕不出世。上次沈清下山是為了修補魔界封印,此重任除法力高強者不能勝任。
要問弟子這麼少不會斷了傳承嗎?用掌門季玄觀的話來說就是——傳承斷了自有他斷的道理,一切事物從出生起就注定了會滅亡,沒有什麼東西是萬古不變的。
長老們整日呆在派中,閑來無事,於是便每人開了幾門課教一教派中弟子,一來實在是時間大把無處打發,二來便是博學可以強思,可以廣智。雖說門派裏清閑無比,可門規卻冗長嚴厲,因為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隻有不逾矩才能從心所欲。掌管門規處罰弟子的是井杉峰長老,李景善的二師伯——趙肅。趙長老為人剛正不阿,處罰起來從不徇私,是以門內的弟子都很怕他。
李景善每日課業繁忙,上午大家統一聽課,要學符篆,陣法,劍術,算術,推演,丹藥,岐黃之術,變幻之法,駐顏之術,強體之道……以及刻在後山的道法傳承等等等等。有些弟子一輩子都待在山上,有些則會選擇出山入世。選擇出世的弟子走之前都會被掌門叫去麵談一下,如果他覺得你學成了,那麼你就可以下山了,不在乎成績好壞,也不在乎學了多少科目,隻在於七言真人季玄觀的心情好壞,心情好了就放你下山,心情不好怎麼求都沒有用。
李景善學什麼都非常認真,但課業實在是繁重無比。他也曾多次感歎學不完,實在是學不完,每次長老們講課都沒有固定模式,想到哪裏就講到哪裏,想講哪本書就講哪本書,是以很多時候長老在台上講到忘我,學生在台下雲裏霧裏。所以李景善隻好勤能補拙,笨鳥先飛。在長老講這門課之前,去藏書閣裏翻幾本類似的書,在聽課時還算能聽懂十之六七。派中的藏書閣有很多,每座峰上都有好幾百座,書很雜亂,沒有人知道有多少本書,也從沒有人將其規整。用掌門季玄觀的話說,每本書都有每本書的緣分,書的存在就是為了碰到有緣人。是以也從不怕丟,但李景善每次借書都是有借必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