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李樵接姑姑入城(1 / 2)

都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城裏人李樵來到鄉下李氏家認親。這下李氏因為攀上城裏的親戚該發達了。李樵是個有錢人,在城裏做著木材生意,生意一直興隆。

李氏何許人也?李氏是孤兒寡母,是村子裏的弱勢群體。李氏的丈夫死了十餘年了。李氏拉扯著一兒一女長大多不容易啊。因此李氏過早地開始衰老了。花白的頭發,額頭上爬滿了歲月神刀留下的一道道深溝。以前是個矮小的人,現在變得更加瘦小了。腰有點駝了。耳朵也出現了問題,說話需要大聲,否則李氏聽不清你在說什麼。

李氏的女兒叫得寶。得寶剛滿18歲便嫁給了70裏外鄉下人,年滿33歲的名叫大壯的男人。得寶算是成了家,了卻了李氏的一樁心事。李氏多麼希望兒子得貴也成了家。得貴身高一米六七,虎頭虎腦,長得多麼帥,看起來多麼可愛。今年23歲,年輕有力氣。這些都是優點,唯一的缺點就是張口就流口水。比如看見漂亮的姑娘,張著口,傻傻地看,口水就流下來了。比如李氏的飯還未燒好,他望見城裏通的6歲女兒吃飯,碗裏有肉香,張著口,傻傻的看,口水就流下來了。比如他聽到有人說笑話,他聽著聽著,張著口,口水就流下來了。諸如此類的毛病,隻要不張著口,啥事都沒有了。所以李氏毆打得貴,希望在皮鞭之下改變兒子這唯一的缺點。

城裏通是因為經常喜歡去城裏遊蕩,自認為獲得了城裏的許多掌故,故得了城裏通這一外號。城裏通與李氏是鄰居。

李氏炒菜與別人家無多大區別,無非就是炒熟和煮熟。油和米兩大項必須斤斤計較。比如今年得到的幾十斤油,必須吃一年,萬一炒菜時多放點油,眼看那桶油不夠用怎麼辦?辦法是一天一天地象征性地放點油,加濃米湯進去,達到了滿意的結果。米也有規定,一挑稻穀放到碾米機碾成米後,這米必須要吃一個月。如果哪一天幹活幹累了多吃幾碗飯,米不夠吃一個月怎麼辦?辦法就是一天一天地減少米的供應量,增加玉米地瓜南瓜之類的供應量,這樣總體保持平衡。不要以為李氏是個斤斤計較的當家人,實在是勤儉持家的作風讓她想到了許多辦法。比如飯餿了,她會想到用酒釀來發酵,做成糟酒(有的地方叫甜酒)來吃。這種首創餿了的飯做成糟酒方法讓她傳遍了整個鄉村,可惜的是沒有人給予她發明獎。

李樵隔三差五從城裏往鄉下李氏家跑,不為別的事。李樵是為了加強親戚間往來。畢竟李氏是李樵的姑姑。李樵說:“親戚間不經常走動就疏遠了。”李樵畢竟是城裏人,做事謙恭有禮。吃飯時,李樵每次首先把飯盛到李氏麵前。但每次炒雞肉炒鴨肉,李樵總是留下雞腿或鴨腿給李氏吃。得貴對李樵這樣做非常不滿,因為他肚子餓了,才不管禮與不禮的,不滿意歸屬不滿意,他不敢違抗,事事都得聽李樵的。李氏也覺得李樵真的是她的親侄子,如果李樵不是她的親侄兒子,李樵怎麼會如此乖巧懂事。

李氏的生活由於李樵的到來大大地改善了。以前逢年過節時才能聞到雞肉鴨肉豬肉的香味,現在隻要過了三五天便可以打一次牙祭。毫無疑問,這都是李樵破費的結果。李氏和得貴在李樵的安排下,趕集去了。李氏和得貴都換了一套新衣服。得貴穿著時髦而得體,更顯得大方的著裝,加上他虎頭虎腦,真的是帥極了。城裏通看了得貴說:“人靠衣裝馬靠鞍裝,這話一點不錯,得貴穿上新衣服,我竟然認不出來了。”得貴聽了城裏通的話,嘿嘿嘿地一笑,張著口,口水就流下來了。李氏早已拿著一根竹枝條,朝得貴屁股打來。得貴一定是打疼了,嗚嗚嗚地哭起來了。李樵說:\"姑姑別生氣。得貴完全是腦袋裏營養不良,到城裏去住上一段時間後,便不會有此毛病。”李氏歎了口氣說:“我生下得貴便沒有奶水了。得貴天天吃著米粥長大。如果當初我奶水充足,得貴絕對不是現在這樣。得貴就是流口水這一個毛病。你能保證讓他到城裏去後討娶到一位媳婦嗎?”李樵說:“姑姑,我敢賭咒發誓他能娶到媳婦。你要相信侄兒,侄兒從來不會騙人!”李氏說:“姑姑相信你。如果不相信你,便不會答應你後天去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