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人情論
李中梓 明
嚐讀《內經》至《方盛衰論》,而殿之曰:“不失人情。”
未嚐不瞿然起,喟然歎軒岐之入人深也!夫不失人情,醫家所甚亟,然戞戞乎難之矣。
............
大約人情之類有三:一曰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醫人之情。
...........
所謂病人之情者,五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勝,陽藏者宜涼,陰藏者宜熱;耐毒者緩劑無功,不耐毒者峻劑有害:此藏氣之不同也。
................
動靜各有欣厭,飲食各有愛憎;性好吉者危言見非,意多憂者慰安雲僞;未信者忠告難行,善疑者深言則忌:此好惡之不同也。
...............
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貴者多自尊而驕恣悖理:此交際之不同也。
...............
貧者衣食不周,況乎藥餌?
賤者焦勞不適,懷抱可知:此調治之不同也。
............
有良言甫信,謬說更新,多歧亡羊,終成畫餅:此無主之爲害也。
...............
有最畏出奇,惟求穩當,車薪杯水,難免敗亡:此過慎之爲害也。
..................
有境遇不偶,營求未遂,深情牽掛,良藥難醫:此得失之爲害也。
..............
有性急者遭遲病,更醫而致雜投;有性緩者遭急病,濡滯而成難挽:此緩急之爲害也。
..............
有參術沾唇懼補,心先痞塞;硝黃入口畏攻,神即飄揚:此成心之爲害也。
.............
有諱疾不言,有隱情難告,甚而故隱病狀,試醫以脈。
不知自古神聖,未有舍望、聞、問,而獨憑一脈者。
且如氣口脈盛則知傷食,至於何日受傷,所傷何物,豈能以脈知哉?
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
所謂旁人之情者,或執有據之論,而病情未必相符,或興無本之言,而醫理何曾夢見?
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異己者非之,而眞是眞非莫辨;或執膚淺之見,頭痛者救頭,腳痛者救腳,而孰本孰標誰知?
或尊貴執言難抗,或密戚偏見難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