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五行秦醫藝文扁華第一(1 / 1)

木魂角酸青生東風,

肝膽筋爪目,淚怒弦呼握。

火神徵苦赤長南暑,

心小(腸)脈麵舌,汗喜洪笑憂。

土意宮甘黃化中濕,

脾胃肉唇口,涎思緩歌噦。

金魄商辛白收西燥,

肺大(腸)皮毛鼻,涕悲浮哭咳。

水誌羽鹹黑藏北寒,

腎膀(胱)骨發耳,唾恐沉呻栗。

秦醫緩和

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 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於是有煩手淫聲,慆.(tāo) 堙.(yīn)心耳 ,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物亦如之。至於煩, 乃舍也已,無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

趙孟曰:“誰當良臣?”對曰:“主是.謂矣。主相晉國,於今八年,晉國無亂,諸侯無闕,可謂良矣。和聞之,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大節。有菑.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於淫以 生疾,將不能圖.恤社稷,禍孰大焉?主不能禦,吾是以雲也。”

藝文誌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鹹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複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今刪其要,以備篇籍。

扁鵲傳

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 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zhòng)難治也。

華佗傳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旉.。遊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爲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舍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 針藥所不及, 當須刳.(kū)割者, 便飲.其麻沸散, 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jiān)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