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建漢政興(1 / 1)

1758年5月3日。

劉溟在首爾城召開了內議會,還是原來的六人參加會議,現在每次的外議會之前都必然會再開一個內議會。

說好聽點是為外議會做鋪墊,其實完全就是獨裁,劉溟覺得不對,因為他是從新中國穿越來的,覺得獨裁總是比不上共和。

但是慢慢的他發現任何製度的實現都是基於現在的國情和生產力的,如果在現在這個生產力還不發達的時候貿然實行共和製,讓更多的人接觸到權利,那麼後果就是局麵難以掌控,劉溟一直很享受權利帶來的快感,可以主宰一切的感覺很美妙。

但是有將享受埋在心裏,不表露出來才是正確的,中原一統的目標還沒實現,劉溟一直很焦急。

1758年5月15日。

劉溟在平壤城舉辦外議會。

劉溟在各地官員的彙報後提出了內議會的決定,還美其名曰一起“討論討論”。其實不過是獨裁,因為沒人會反對,劉溟已經牢牢的占據了主導地位。

一:根據多位官員推算,朝鮮一詞不適合為國都,將朝鮮國改名,國號為漢,實為漢國。

二:現在平定了朝鮮,以四海的平民為己任,劉溟受累為漢王掌管一切軍事。

三:國內所有人接受漢化,人人為漢人。

四:大力鼓勵生育,生育獎勵政策不變。

五:給予開墾荒田者減免賦稅的獎勵。

六:鼓勵行商,幫助商品的流通和提高商品的價格。

七:收鹽礦,鐵礦為官營,不允許私人開采和買賣。就接受朝廷的看管。

八:減少全民的一半賦稅,與民更始。

九:向濟州城屯兵屯糧,將其打造成軍事基地。

政令下達後官員們都紛紛認可,並且快速的落實了政策。

這次的會議標誌著漢國在異國他鄉的建立和逐漸複興。史稱“建漢政興”。

一晃眼兩年時間過去了。漢國在建漢政興的影響下飛速的發展著,兩年的時間沒有戰端,很多士兵減少了訓練開始幫助開墾荒田。

1760年5月15日。

外議會又在平壤城召開,將兩年漢國的變化彙報給了劉溟。

劉溟端坐在大殿之上,和沒成漢王之前沒什麼變化,隻是因為劉溟將多餘的精濟都用於了生產。

各地的情況慢慢的一條條的呈現

一:平民人口數量由於生育政策上升到了100萬人口,一家基本上都是四口人,練50多歲的婦女大爺也在積極響應政策。

二:從中原帶來的先進種植技術使得開墾的荒地變多,種植的作物品種變多。

三:由於勞動力的變多,即使降低了賦稅也存糧了5000萬石。

四:學校的建立使民族交融順利,人人都可以說漢語,使用漢人的生活方式。由於輕徭薄賦的政策和慢慢變好的生活,每個人都認可並且擁護自己的漢人身份。

五:軍隊得到了小規模的拓展,一共10萬人,6萬步兵,2萬騎兵,2萬海軍。

六:多餘的官員被裁撤,減少了朝廷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