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馬車離開,尉遲恭才鬆了口氣。
周圍並沒有可以買馬的村莊,剛才和好好說的那番話也隻是為了讓好好放心。
十幾公裏的路,尉遲恭就靠雙腿走回去。
他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但心裏的直覺告訴他應該這麼做。
回到長安城裏已經快晚上了,外麵的雪地不好走,他的鞋子早就濕了。
當他回到府中,洗了個熱水澡,換了一身衣服,宮裏便有人過來傳話,皇上召見他。
尉遲恭不用想都知道是因為葉好好的事情。
他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禦書房
尉遲恭內心忐忑的進去,還沒等皇上說話,他就跪在地上認錯,“皇上,微臣有愧,讓皇上錯愛。”
李世民聽著尉遲恭的話,微微抬眼,低聲問道:“他們走了嗎?”
“已經離開了。”
尉遲恭老老實實的回應,這種事情他不敢撒謊。
皇上已經知道的事情,撒謊隻會讓皇上更加的憤怒。
“你好大的膽子,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瞞天過海。”
李世民哼了一聲,這尉遲恭的膽子是真大。
“微臣知錯。”
尉遲恭跪在地上,反正現在認錯就得了。
李世民看著尉遲恭其實也沒有那麼憤怒,當初尉遲恭想要瞞天過海他就知道了,隻是並沒有拆穿。
還以為尉遲恭背刺他。
卻不想他和好好竟然有些關係。
“你起來吧,這件事情朕就不怪你了,你和好好怎麼認識的?”
李世民比較好奇這件事情。
這兩人看上去並沒有什麼關係,又是怎麼認識的?
以前也從未聽尉遲恭提過葉好好。
“我和好好十幾年前就認識了,那時候我還是個打鐵匠,好好從打鐵鋪旁邊路過……”
尉遲恭說起了和葉好好之間的往事。
不知不覺,整個朝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時間也過了好久。
但和好好的事情他記得清清楚楚。
難以忘懷。
“原來……”
李世民一臉若有所思,但隱隱感覺有什麼不對勁。
好好十多年前的做法更像是討好尉遲恭,尉遲恭本人沒發覺,但他卻發覺了。
難道好好知道有這麼一天嗎?
他覺得自己已經算是運籌帷幄了,但如果好好十多年前就在尉遲恭身上費心思,不得不說,好好更讓人覺得可怕。
“皇上,你不會抓他們吧。”
尉遲恭不放心的問了一句。
皇上年輕,但是什麼都瞞不過他。
“不會,她那麼想離開,就讓她離開吧,朕的大哥罪不至死。”
他願意放好好離開,也並不覺得大哥該死。
隻是恨父親心偏向大哥,明明他征戰四方,戰功赫赫,威望遠超大哥,可父親眼裏卻隻有大哥。
尉遲恭聽著皇上這麼說也就放心了,至少皇上會信守承諾,不會派兵追葉好好他們。
現在這雪地可太好追人了,地上的痕跡一時半會都不會消退。
李世民心裏清楚,玄武門之變後他少不了被後來人批判,但事已成定局,再去後悔也沒用,他需要將重心放在國家上,不被他人左右。
從大哥手中奪走的太子之位,後逼宮登基為皇,他要做的比大哥好才能堵住悠悠眾口。
“好好準備帶大哥去哪裏?”
李世民問道,隻是好奇,萬一有機會遇見好好就好了。
尉遲恭想了想道:“好好似乎要帶李建成隱退山林,不問世事。”
“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任用賢能,知人善任;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製,虛心納諫;並采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複興,完善科舉製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麵;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麵,故史稱為貞觀之治。”
公元628年,貞觀二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追諡‘隱’。
公元642年,貞觀十六年,李建成被追贈為皇太子,後世稱為唐隱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