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吱 ......”一聲輕響,一隻布滿老繭的大手推開了前麵破敗的木門,“小兔崽子,快起來快起來,看我給你帶什麼好吃的來了”。說到這裏,老乞丐顯得有些心虛,隻因手裏端著的所謂好吃的,不過是一碗稀粥而已......
老乞丐衣衫襤褸,麵容消瘦,額頭上布滿皺紋,尤其是笑起來的時候,皺紋就猶如一道道溝壑。隻見他走進屋內,神色焦急,四處張望,正在尋找那個熟悉的小身影。最終,他的視線鎖定了一個小乞丐,一邊朝小乞丐走近,一邊道:“今天東街那裏李老爺家開粥棚,好多乞丐們都去了,想著你兩天沒吃飯了,我就給你盛了一碗,快快快,還沒涼透呢,趕緊起來吃了”。說完便把碗遞到了小乞丐跟前。
隻見那小乞丐蓬頭垢麵,身上穿著不合身的破爛衣服,整個衣服大了一圈,身軀更是骨瘦如柴,仿佛一陣風吹過來就能刮跑。此時小乞丐正艱難的想要睜開自己的眼睛,連續兩天的滴水未進讓他的身體虛脫。小乞丐伸出小手,接過碗便欲張嘴喝下,突然他看向老乞丐,道:“羅老頭,你也沒吃飯吧?咱倆一人一半吧”。“不用不用,你自己吃就行,老頭子我早就在粥棚那裏吃飽了,快吃吧。”老乞丐道。說完還故意拍了拍幹癟的肚皮。小乞丐哪裏曉得,隻當他吃過了,便將碗裏的粥一飲而盡。過了半晌,老乞丐見小兔崽子的氣色好上許多,便要拉著他去外麵找找破布之類的東西,那扇木門早已損壞漏風,自入秋以來,天氣漸涼,老乞丐還好,皮糙肉厚,勉強還能熬的過去,小家夥可就遭殃了,本來身子骨就弱,再加上爺孫倆這光景,夜裏小家夥幾乎冷的睡不著覺。
一老一小走出家門,老乞丐回頭看去,小乞丐便也跟著回頭看,這棟房子是爺孫倆兩年前搬過來的,房子原先的主人早已搬走了,主人家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了,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敗不堪,所幸還能遮風擋雨,成為了二人的小家。
小乞丐名叫李曉,並不是本地人,而是遼州果郡人,他家境殷實,父親是個商人,平時做些小生意,本來李曉可以生活的無憂無慮,吃飽穿暖,怎料遼州當時正逢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旱,大旱持續三年,期間竟是滴雨未下。三年之內,百姓顆粒無收,加上大源王朝當時正值內憂外患,新舊交替之際,哪裏管的上遼州的事,按照前宰相張勁鬆的話說,‘天老爺發脾氣,咱們這些凡夫俗子有何辦法?要不然我跟天老爺說,給我個麵子,下場雨吧?’
眼見旱情無法控製,遼州饑民遍地,鄰裏之間不乏有易子而食的事發生。百姓紛紛南遷,而李曉也是在逃荒路上跟父母走散了,跟隨著饑民一路來到了這並州天水郡城,李曉眼看著就要餓死在街頭,奄奄一息之時被一個老乞丐救下,老乞丐孤身一人,隻是告訴李曉他姓羅,乞丐們都叫他羅老頭。自此二人相依為命,開始一起沿街乞討,李曉歲數小,身子骨又單薄,街上的行人看到這麼小的娃娃跟著他爺爺出來討飯大都免不了動側隱之心,便多扔下幾個銅板或者從家中拿來些吃食接濟兩人。
兩人就這樣過了兩年,李曉也長大了不少,跟父母親失散以後羅老頭就成了李曉身邊唯一的親人。
兩人在街上轉悠了半個時辰,期間也問過不少人,愣是沒尋到一塊用來遮擋門板縫隙的破布。老乞丐便對李曉說道:“咱倆分開找,看有沒有哪戶人家有不要的破布,多問問看,人家給了就說聲謝謝,看我們礙眼覺得咱晦氣咱也別賴著不走......”“好了好了,知道了,老羅頭,看咱倆誰先要到布。”李曉微笑道。說完便朝街道另一邊走去了,老乞丐似是想到了什麼,便急忙道:“別忘了再要幾個釘子,光有布可不行啊!”老乞丐笑望著李曉的背影,等他走遠了以後,便轉身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又過了半個時辰,老乞丐一無所獲,便來到了倆人約定的地點與李曉會合,可老乞丐等了半晌卻始終不見李曉回來,“不應該啊,按照約定的時間,小兔崽子就算兩手空空,也該回來了啊。”老乞丐喃喃道。老乞丐正在發呆之時,忽然聽到街頭那裏傳來一陣騷動,接著不少看熱鬧的人都往那邊趕去,老乞丐本不想理會,但心中隱隱不安,便打算去看一看發生了什麼事,此時有兩個人從老乞丐身旁經過,“快走快走,聽說城東葉家和城北星家的小少爺打起來了!”其中一人道。“那兩位少爺因何事打起來了啊?”另一人道。“聽說是因為一個小乞丐起的爭端......”
老乞丐聽到這裏心中一緊,那股不安的感覺愈發強烈,再也顧不得其他,忙向人群中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