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社會,利益分配的最終體現是什麼?是金錢。不論是個人還是集體的利益,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最終的表現也是金錢,是鈔票。當今社會,自古崇尚的情義無價的美好心願,在金錢的咄咄逼人攻勢下,已是心族搖動。金錢的銅臭味滲透到純潔的情義之中後,就有了氣味相投的狐朋狗友。
眼下的人們更難弄明白,這樣一個淺顯而深奧的道理——是金錢在誘惑人類,還是人類在追逐金錢。遠古時,有人把貝殼、布匹等平時司空見慣的東西,作為等價交換的媒介,隻是為了減少以物換物時的繁瑣和便於攜帶。在當時生活水平極其低下的時候,決不會出現積累貝殼、布匹等中介物。因此也不會出現豪商巨富。贏得充裕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生存下來,才是當時人類考慮的首要目標。自從現代意義上的貨幣出現後,人們才賦予它全新的含義,繼而豐富總結成五種職能。這五種職能的賦予,人類把自己創造的這種特殊商品,推向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社會越發達,物質越豐富,商品意識也就是金錢意識越強烈。繼而出現了拜金教和拜物教的狂徒,對金錢的頂禮膜拜,幾乎達到癡迷的程度。人類自覺自願地把自己降格成貨幣的奴隸,為錢所驅使,為錢而追逐。
商品的價值規律就是金錢的法則,誰也無法抗拒,對此,新中國建立以後,由於掌權人對金錢法則認識的反複,使我國經濟出現盛衰更替的景象,這筆學費使我國人民負擔得太沉重。對金錢的批判就是對現代文明的莫大諷刺,其結果導致社會文明的倒退。“一平二調”、“割資本主義尾巴”,依靠政治的手腕抑製住了貧富懸殊的出現,實現了人人有衣穿,有飯吃的大同理想。但是它是以排除價值規律為代價,最終的結果是“大鍋飯”人人吃,人人吃了沒幹勁。金錢的法則,遭到了人類的粗暴扼製,在此氣候下,滋養出了一批吃飯靠救濟,穿衣靠捐助的“現代寄生蟲”,衍生出了個人吃集體,集體吃國家的怪魔。這就是金錢法則對社會的報複。
改革開放後,共產黨人為中國的百姓描繪出了一幅小康藍圖,其中最最傳神的一筆,就是在2000年到來之際,中國百姓的年收入達到800美元。終於,金錢的法則,被中國的政治家重新確認。改革之初,從田野中冒出的萬元戶被推上了光榮榜,象鮮花一樣向貧窮的同胞展示著一條條脫貧致富之路。眼下,萬元戶已成為了曆史的陳跡,勤勞的中國人民又唱出了一首新的民謠:“萬元不算富,十萬才起步,百萬算進步,千萬才算富。”這首民謠已明白無誤地道出了中國老百姓的所想所盼。雖然目標有些遙遠,但中國百姓決不會放棄追尋。
金錢本無所謂純潔與肮髒,它僅隻是一種符號,一種標記。自從有了人類意識的加入,金錢就變得撲朔迷離。聖人使它變得聖潔;魔鬼使它變成魔穴。於是有人歌頌它;有人詛咒它。“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國門洞開,放眼四方,當中國百姓猛然發覺腰包裏“沒有錢萬萬不能”的時候,才感覺到過去對金錢鄙視行為的荒唐可笑。心中的烏托邦轟然倒坍後,轉而開始了對金錢的崇拜。有了錢才能富裕;有了錢才能競爭;有了錢才可夢想成真。囊中羞澀的國人陡然對金錢虔誠起來。趙公元帥被敬上神龕,“孔方兄”被寫入家譜。此時此刻,擁有金錢——已是明明白白我的心。
●苦不堪言者誰
國人對金錢作用明白無誤地認識後,開始了對它的瘋狂追逐。有人說初級階段就是資本原始積累階段。教科書上也清楚地寫道,當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生產關係與並不豐富的人們物質生活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的政策就是對這一矛盾的調解。物質生活的落後已嚴重地影響著“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關係”的發展,這不能不使中國政府感到警覺。政治上的造神運動被廢止後,人們終於發覺了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極不協調的現狀。這時,已有人開始了對這一“最先進生產關係”的懷疑。中國政治家們順應民意,發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科技”的口號。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不論姓“社”,姓“資”,唯生產力發展是論的觀念進一步加快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全國各地改革的舉措紛紛出台,承包製、股份製等使國人應接不暇。改革開放政策超前發展,而與之相配套的法製建設卻表現出滯後的態勢。兩者的不銜接,使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模糊的空間,使一部分人有機可乘。造假狂潮就是在這一氣候下從經濟領域冒出的一種時代現象。假煙、假酒、假電器使百姓叫苦不迭,假錢、假信用卡冷不了地冒出,使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每年報刊都會揪出幾起造假大案公諸天下,可畢竟這些隻是九牛一毛,普天之下,假案何其之多。有的百姓還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可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忍氣吞聲。這些現象,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曆史的原因。麵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櫃台,絕大多數的中國消費者也依然隻有選擇低檔次的櫃台購物,對高檔精品還是很少問津。這樣的購買心理和消費能力,使假貨存有較大的市場。在我國流通領域,法律的不健全,給造假分子留下了許多有利可乘的空隙。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假貨市場還將繼續存在。
1990年3月,一名中年男子趁營業員下班吃午飯的時候,來到了江蘇省宿遷縣某銀行營業所,要求存入20O0元現款。
營業員接過現款,下意識地用手捏了捏票麵,還抽出一二張大票對著亮光晃了晃,確信無疑後,馬上給中年男子辦妥了存款手續。正巧下午有一當地居民來這家營業所,提取500O元現款。當晚,這位居民興高彩烈地來到縣城最大的百貨商店購買進口彩電。售貨員接過那居民遞過的現款塞入驗鈔機。突然,驗鈔機發出了報警聲。售貨員立馬警覺起來,叫來保安員,把購物人請進了經理室。不久,派出所民警也聞訊趕到。
詢問購物人。購物人把手中現款的來龍去脈仔仔細細地述說了一遍。民警將信將疑。最後,通過大量的查證,認定購物者手中的鈔票,就是上午來銀行的那名中年男子存入的那筆現款。在銀行的配合下,從那家營業所的金庫裏也發現了同樣的鈔票。送到有關部門檢驗,確認這些鈔票均係台灣版假鈔,外觀酷似真幣,但在一些地方沒有熒光,這就很難逃過驗鈔機的紫外線了。
案情同時上報縣公安局和銀行管理部門。兩家聯合組成調查組展開調查,首要的是要找到那名存款的中年男子。
半月後,那中年男子來到營業所取款時,自投羅網。當場在那人身上搜出假幣1000元。
鐵證如山,那中年男子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犯罪事實。這是一名膽大妄為的假幣販子。假幣是從福建雲霄縣購入的。至此,真凶落入法網,無辜的購物者才被放回家中。這樁銀行醜聞也由此公諸於眾。
此則故事並非危言聳聽。
●銀行欠把關百姓太遭殃
無獨有偶。在前不久,《中國青年報》上曾發表了一封讀者來信。編者給來信貫以“收了沒商量?”的標題。
這裏不妨摘錄一下這位讀者的來信,以供參考。
前不久我到銀行存錢,被查出一張百元假鈔,被沒收了。詢問有關部門,被告知,這叫一旦查出就沒收,“收了沒商量”。而這些錢是我才從另一家銀行取出的,我手頭又無驗鈔機,取了錢總是歡歡喜喜地拿了去,想不到栽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跟鬥。我們是工薪階層,靠微薄的月收入二三百元維持生計,對從銀行取出的錢有假的,困惑不已。更令我驚奇的是,有關方麵(上級銀行)對此的說法是“銀行也可能出現假鈔”。我們不禁要問,銀行不把關,百姓就遭殃,該誰來承擔損失?現在我們連5O元以上的大鈔都隨收慎用,更不敢輕易去存錢了,偶爾拿到百元大鈔都要用傳統的方法對光反複細看,自認為感覺良好才略為放心,那麼,誰對流通領域的假幣把關?
我認為銀行作為國家金融部門,一定要確保假幣不外流,這是避免百姓受損失的重要環節。我的一位同事就曾經將他要去存行的百元大鈔逐一記下號碼,當銀行收款員稱有假幣時,他當即對號,確認不是他拿去的,一場糾紛才算平息。但是很明顯,有人用“狸貓換太子”的手法將手中假幣轉嫁出去,這叫我們怎麼辦?為此我大聲疾呼:銀行嚴把關,百姓不遭殃!
作者本無意對銀行提出批評,隻是想給社會提個醒:
改革開放以來,銀行業務快速發展,新增人員較多。這些新進員工大多缺乏必要的崗位前培訓,就被充實到貨幣發行、出納等基礎部門。加上反偽力量不夠穩定,不少銀行的貨幣發行、出納人員鑒別假幣的能力較低,誤鑒或誤收、或疑而不決的事情時有發生。特別嚴重的是:發生在金融係統內部,少數職工利用職務的便利條件,直接參與製販假幣犯罪的案件也是時有所聞。不法分子有的購買假幣後利用職務便利換取真幣;有的向犯罪分子提供新幣做拓印偽造假幣的“母本”。如已經公諸於眾的湖北蒲圻市建行沈金華販偽團夥案;海南澄邁縣農行蔡幹雄造偽團夥案等大案全係銀行幹部所為。這些不法分子的卑鄙伎倆不僅嚴重損壞了銀行的聲譽,也嚴重破壞了人民幣的信譽。
有人說:咱老百姓一不小心,就被假幣騙了一道。此話並非危言聳聽。
◎掩耳盜了鈴
●經理嚇出一身冷汗
1993年10月9日下午剛過,三名西裝革履的男青年,走進了位於北京市地安門西大街的中興珠寶行。
跨過店門,三人不約而同地用眼光朝店內掃視了一圈。爾後,徑直走到專營寶石戒指的櫃台。
營業員小吳連忙笑臉相迎。
一位戴墨鏡的瘦個子,柔聲細語地問道:“用港幣買東西行嗎?”
小吳一聽口音,再看其裝扮,斷定,眼前這三位八成是從廣東來的大款。連忙應答:“可以,可以。”
近幾年來,港幣一直堅挺,外彙牌價一路上升。相反,人民幣的前景不太樂觀,連年的通貨膨脹,使人民幣連連貶值。雖然,眼下政府正下大力氣抑製通貨膨脹,力求穩定金融市場,可是難以挽住人民幣一直下滑的信譽。市民感覺存人民幣不合算,都在想方設法換成外幣保值,更何況商業、金融部門。此時,顧客主動提出用外幣購物,正合了老板的心意。
三個青年一人挑選了一枚寶石戒指,分別是紅寶石戒指、翡翠戒指、綠母戒指,共計港幣6700元。戴墨鏡的瘦個子一手交錢,一手接貨。這筆買賣就在3分鍾的時間裏完成。青年人懷揣寶石戒指美美地離開了珠寶行。營業員小吳捧起綠花花的票子心花怒放,平日難銷一枚戒指,剛剛一會兒就銷走了3枚,而且還賺的是外幣。確實,能不令營業員高興嗎?
聽說店裏來了大款,中興珠寶行的南經理急忙趕往櫃台。隻可惜,這樁買賣成交太快,南經理隻掃了那3名青年人一眼,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招呼,“大款”就轉身離去了,隻有營業員小吳獨自仁立在櫃台前。
南經理走過去,下意識地拿過一張港幣,在眼前晃了晃。突然,他感覺到票子有些異常,連忙問小吳:這些都是剛才收下的嗎?小吳點了點頭。南經理又拿起幾張瞧了瞧,不瞧不要緊,這一瞧可把南經理嚇出了一身冷汗。
南經理下海已經闖蕩了幾年,還到國外去過,世界上的幾種主要貨幣也見識過。可就是瞧著手上的港幣就別扭。此時南經理的心中立刻掠過一絲痛楚。難道說真是“船漏偏逢頂風雨”。
前天,也是他們中興珠寶行在大華商行租賃的一個櫃台,被一群廣東仔用假港幣騙走了3個金銀首飾,價值人民幣15000元。當時營業員提出要報案,馬上就被南經理製止住。如果此事張揚出去,不但影響本店的聲譽,還要危及經理本人的寶座。後者才是南經理不同意報案的主要原因。他心中在盤算:如果能找到那些廣東仔,追回被騙的金銀首飾,就可萬事大吉;萬一追不回來,區區萬把元錢損失,不足為惜,想辦法從帳本上消掉這筆帳就行,隻要做得巧妙,也就神不知鬼不覺,那樣對經理的寶座也絲毫無損。
上一檔事還會敷衍過去,偏巧又撞上這樣的倒黴事,真是禍不單行。此次,南經理再想隱而不報肯定是不行的了。騙局就發生在自己的店裏,眾目睽睽之下,漫天也休想過海了。報案,興許還可追回前夭被騙的首飾,至於個人的責任也想不了
那麼多了。
南經理馬上命令手下人,向西城公安分局廠橋派出所報案,自己則拔腿就朝外衝去,他要尋找那3名男子,這次,決不能眼睜睜地讓騙子逃掉。
廠橋派出所接到報案後,立即派出民警對地安門一帶搜索,尋找那三名男子。不久,在一家食品店發現了那其中的二名,他們正在購買食品。帶回派出所搜查,3枚戒指都不在他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