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作為齊家第三代裏的大姐姐的成績一直很好,齊父齊母對她的期望比三豐還要多,雖然三豐已經很有出息了。
雲霞的服裝店和甘草堂不能說是一點波折都沒經曆過,但總體也是順順利利的,不能稱得上是大富,但在各自的領域內還是有一定地位的。
國家雖然開放了政策允許可以生二胎了,和她記憶中的不太一樣,不過這項政策還是挺好的,不然有的人真的是寧願被罰款也要繼續生。
但廖燕和雲霞倒都沒什麼特別熱衷的想法,時代變了她們的閱曆和人生觀也更成熟了,比以前更加自信更加閃亮煥發著滿滿的從容。
但這樣順其自然兩個人倒是一前一後都傳來了好消息,張小凝也為她們感到高興,不是因為生什麼性別的孩子而高興,而是為她們作為一個偉大的母親而自豪。
說來也是巧,在齊雙林回來不久後桉市這邊就有了商品房的概念,張小凝覺得這時候買房子反正是不會虧的,所以拉著幾家人一起去看,最後一家都定了一套,還是相隔不遠的,這樣就可以一直做鄰居了。
這個房子的格局是三室一廳,張小凝覺得她之前的想法也可以實現了,於是把齊父齊母都接了過來,打算讓他們好好享享清福。
雖然對城裏的生活一開始有點不適應,但齊父齊母很快都找到了自己的樂趣,齊父愛去公園裏鍛煉身體看人下棋,而齊母則是喜歡去甘草堂和同齡的人聊天找樂子。
甘草堂可不是隻有年輕人才能去,張小凝一開始對它便沒有什麼具體的定位,並不覺得年齡應該成為一種限製,真正好的東西就應該每個年齡段每個層次的人都能欣賞。
或許,這也就是甘草堂的口碑越來越好的原因吧。
又過了一年,齊家多了一個新生兒,而雲朵也有了弟弟,在兩個孩子的滿月宴上,因為兩個孩子差不多大關係又好,所以幹脆就在一起辦了。
張小凝驚奇地發現,三豐和任妮走得有些近,關係似乎不同尋常,而且不止是她一個人發現了,雲霞也發現了。
於是,兩人斷定這兩人一定有情況,不過她們也沒拆穿,萬一是誤會呢,如果真的在一起了那肯定會告訴她們的,所以隻要再等等看看就好。
果不其然,當兩人宣布關係的時候其他人都有些傻眼,唯獨張小凝和雲霞對視一眼,有一種一切盡在我掌握中的自信感,那種感覺簡直是棒極了。
任妮和三豐的事並沒有人任何人反對,相反齊家所有人都滿意的很,恨不得兩個人早點結婚,但任妮的事業心有點強,三豐也是順著,看來以後在家裏不是能做主的那個。
其實隻要兩人喜歡有感情什麼時候結婚都行,但齊父齊母覺得就小兒子現在還沒成家太難看了,所以壓力全都給到了三豐,每天要麵臨齊父齊母的雙重問候,他嚇得寧願住在學校宿舍也不回來了。
不過這也更加劇了齊父齊母的恨鐵不成鋼,這兒子也太沒出息了吧,張小凝隻好讓兩位老人將眼光放到了別處,讓兩位老人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麵的大好河山美好風光。
當然,這個陪同的人選自然就是齊雙林了,張小凝覺得他也需要多出去走走,不然悶壞了怎麼辦,雖然他還一直沒找到自己的目光方向,可張小凝不想看到他失落沮喪的情緒。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也是一種修煉,張小凝覺得趁著有時間就應該多出去走走,當然她是不太喜歡出門的,她覺得旅遊是一件挺麻煩的事。
而廖燕那邊也因為照顧孩子走不開,所以最後出門的人選就是齊父齊母齊雙林再加上安安陽陽,正好他們也放假了,趁年輕去外麵走走正好,多看看外麵的世界。
這次的旅行時間不短,自他們回來後張小凝發現齊雙林的情緒都好了很多,神色中再也沒有一絲迷惘和失落,不知道是什麼改變了他的心境,張小凝也在等著他的敘說。
但齊雙林的這個口開得卻不是那麼容易,雖然有些事確實是他想去做的,但是僅他一個人卻是做不成的。
張小凝隻好先找個機會問了出來,無論什麼事你說出來才好解決啊,就算解決不了也比一個人悶在心裏強。
在她的耐心追問下,齊雙林才說出了自己的願景,他想要回齊家村發展果園經濟,這個想法倒是挺好的,就是實踐起來有點慢,而且見效也慢。
但不管怎麼樣,齊雙林總算有了一件想要去做的事,比意誌消沉下去好多了,因此張小凝也支持他,隻是她還是想聽聽他具體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