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昌十五年秋,涅槃大軍攻占慶國帝都,慶帝身死,監察院陳萍萍、戶部侍郎範建、宰相林若甫攜少數群臣投降。

八月二十三日,涅槃四十萬血虎重騎、八十萬劍鷹輕卒、三十萬狼騎攻占慶國各個戰略要地,慶國大亂,內地戰火四起。

九月十三日,慶國前線大軍潰敗,大周鎮東、鎮南兩大軍團以及四十萬槃牛重卒。

加上內地八十萬劍鷹輕卒、四十萬血虎重騎、三十萬狼騎、三十萬蒼熊輕卒、四十萬槃牛重卒,總計三百萬大軍攻伐慶國各地城池。

消息傳回清陽,眾人大喜,謝危、張遮、程止、袁善見等人當調派文官前往慶國治理各地。

麵對趙昊又一次奔襲萬裏,奇襲皇都的行為,諸國再次惶惶不可終日。

十二月六日,涅槃八十萬赤焰重卒兵臨大乾皇都,沈琅獻城投降,薛氏一族聯同滿朝文武被押往清陽。

大乾前線大軍士氣大減,涅槃大軍趁勢反攻,乾軍潰敗。

十二月底,再燕臨的勸說下,燕家舊部獻城投降。

一月十三日,鎮東、鎮南以及涅槃百萬大軍東進攻乾,滅殺乾國殘餘抵抗勢力。

次年八月,永昌十六年秋。

慶、乾兩國正式被滅,所有世家豪族全部被血洗,涅槃大軍徹底占領兩國疆域,數不清的金銀財寶運往清陽。

九月,死傷慘重的鎮東、鎮南兩大軍團不得已之下後撤修整。

十月,大武、大榮成立軍事聯盟,守望相助,同時派出使者向涅槃俯首稱臣,願割地賠款,歲歲朝貢。

十二月,涅槃婉拒,消息傳開,兩國舉一國之兵陳兵涅槃邊境,兩國皇室成員攜帶滿朝文武親臨前線,欲要殊死一搏。

在一眾大將的建議下,涅槃很快作出應對,趙昊任命軍中大將為前線總指揮,調走獸軍團、飛禽軍團布陣防禦,豎清壁野層層防守。

同時,勒令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從水路出發,直插兩國後方,斷其水路糧道,騷擾兩國陸路糧道。

永昌十七年一月,年關剛過,趙昊任命謝危、張遮、程止、袁善見、林若甫、範建、陳萍萍七人負責各地內政。

任命江木、楚浪、葉青、墨言、石文、張燁、文山等一眾大將負責前線戰事。

自己則帶領範閑、寧毅等人以及鎮東、鎮南兩大軍團乘坐戰船回國。

………

冬季剛過,海麵上還殘留著些許寒意。陽光透過薄霧,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麵上,仿佛給這片古老的海域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海風輕拂,帶著淡淡的鹹味和戰船的木質氣息,仿佛在訴說著一段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遠處,連綿不絕的古代戰船緩緩的向行駛在海麵上,上麵戟旗飄揚,一隊隊渾身散發著凶悍氣息的百戰老卒靜靜矗立於船板之上。

天空上,大片的海鷗不停的盤旋,打量著這支航行的艦隊,遲遲不敢落下。

—————————————————————————————